奏响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华美乐章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虎年新春伊始,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为全省人才工作定目标、明思路,释放了重才尊才、爱才用才的鲜明信号,向全省发出了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打造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动员令,吹响了奋力谱写新时代“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崭新篇章的时代号角。
(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纵观历史,治国安邦、百业兴盛,关键在人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以孔子、老子、墨子、孙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各学派争芳斗艳,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哥白尼、伽利略等一大批在科学史、艺术史、思想史上闪耀着夺目光辉的人才群体,掀起了发展与进步的变革。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堪称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典范,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精彩篇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团结、教育、改造”的人才特殊政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奏响了人才发展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推动人才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去年9月,首次以中央名义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坚持”系统概括总结了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全面部署,指引人才强国建设步入快车道。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谁能赢得人才,谁就能赢得未来。美国通过《2022年美国竞争法》,对理工科博士学历的人才绿卡发放实施国别配额豁免;德国通过《技术移民法》,进一步鼓励外国技术人才移民德国;日本新修订《外国人才引进法案》,为全球赴日人才提供全方位高效服务……人才已成为“兵家必争”的全球性战略资源,国际人才竞争愈来愈呈现白热化趋势。要想赢得未来,我们就必须按照“人才三步走”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奋力续写新时代的“中国奇迹”。
湖南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流传着“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的佳话。近年来,全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揽,大力推行“芙蓉人才计划”,科技创新的火炬熊熊燃起,人才集群不断壮大、人才活跃度贡献度不断提升,全省人才总量增长到780多万,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近期公布的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湖南5所高校15个学科入列,均位居全国第8位,正是湖南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鲜活例证。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前所未有的力度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让湖南这片热土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以“百花齐放”的生动实践、迎来创新创造的“春色满园”。
(二)
人才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人才具有“未来性”特点,往往“当时不觉,悔时已晚”,常常“看似失小,实则失大”,错失一类关键人才,就可能错过一个重要产业、耽误一地一时发展。我们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一个重要的思路是,明确当下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举之以纲,就是要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张之以目,就是既要重“学术帅才”“青年俊才”,也要重“技术英才”。
——战略科学家是引领颠覆性变革、推动突破性发展的“国之重器”,科技领军人才是推动科技攻关、实现创新创造创效的中坚力量,两者代表着科技人才队伍的最高水平,是重中之重。曾经,一批又一批“学术帅才”谋战略、指方向、破迷雾,用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中低速磁浮、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等标志性成果奠定了湖南科技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取得了多个关键核心领域的世界领先。今天,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湖南就更需要以非常之举争取在种业、计算、材料、医疗、北斗应用等领域集聚培养一批高端领军人才、打造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形成高端领军人才流动“顺差”,把科技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青年科技人才是全省科技人才“金字塔”结构的基础,没有一支蓬勃生长的青年人才队伍,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战略的实施就是无本之木。无论在哪行哪业,有一群敢打敢拼敢创新的年轻人才群体,可以说是这个行业发展的最大“红利”。目前,湖南入选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的人数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应更好肩负起引进培养青年领军科技人才的职责使命,遴选青年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让“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人才得到更多的培养关注,中车、三一、中联重科、湖南钢铁等行业领军企业应更好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努力打造行业青年领军人才高地,以人才厚度决定事业高度,靠赢得青年确保赢得未来。
——卓越工程师和高端技能人才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站在创新价值的最前沿。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素质过硬、门类齐全的工程师为“中国建造”添砖加瓦,使“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湖南要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不仅要保持传统优势领域竞争力,还需加快在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聚集和培养一批研发工程师、现代工匠,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培育增长新动能。
(三)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
印发《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人才编制动态管理调剂机制、完善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制度、出台长沙人才新政22条……近年来,湖南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上所做“功课”可谓不少,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湖南人才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还有不少不适应的地方,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必须着力深化改革,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系统性优化升级,激活人才的一池春水。
在服务上善于做“加法”。人才工作既要真金更要真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之常情,但“高处”不应该简单理解为大城市和高薪酬,广阔的事业空间、优良的发展环境、细致入微的服务也是“高处”。不可否认的是,湖南在财力方面没有比较优势,我们必须摆脱只重视奖金激励的路径依赖,而要在服务的精准化上做足文章,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让高效、贴心、恰到好处的服务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筹码,真正做到人才需要的时候,无处不在,不需要的时候,润物无声。
在管理上乐于做“减法”。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是为人才松绑。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必须保证科技人员至少有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业务工作”。实践反复证明,人才的活力是“放”出来的,而不是“管”出来的。我们必须给人才制度“瘦瘦身”,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放开用人单位手脚,在人才管理模式上去行政化、去“官本位”,把不合理的限制都取消掉、不应有的绳索都拿掉,给予人才最大的信任,尊重人才自身成长规律,展示出足够的容才雅量,让千里马在湖湘大地竞相奔腾。
在激励上敢于做“乘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人才最大的潜能。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的复杂性同时也体现出人才激励所需的多重性。激励人才最关键的是要积极回应人才的需求,着力把人才的需要变为我们激励人才的措施,建立成果奖励、项目奖励、荣誉奖励、特殊津贴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乘数效应,形成“期望—努力—满足期望—更多期望—更加努力”的良性循环。
在评价上勇于做“除法”。2021年湖南小伙李佳琦以“特殊人才”破格落户上海,一时间“流量英雄”到底算不算英雄,“带货一哥”能不能算特殊人才在网络引起热议。随着新经济蓬勃发展,新职业层出不穷,对人才的定义,也要与时俱进,我们打造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首先就要拿出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坚决卸除“四唯”“帽子”包袱,破除以票取人、唯票唯分的束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岗位职能建立侧重点不同的考核标准体系,不搞“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贴“永久牌”标签,做到不拘一格“评”人才。
(四)
“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对人才的重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唯有系统育才、精准引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把握高质量人才红利,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夯实“育才”基础。正确人才培养方向关乎根本,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从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来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人才既不可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力避急于求成、盲目求快带来的轻浮急躁、焦虑紧张氛围,就如同耕种一般,留足时间和耐心才能迎来丰收和喜悦。从事业成败的实践标准来说,“坐而论道”选不出人才,“论资排辈”熬不出人才,必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人才的特点进行培养和使用,让他们的经历更丰富、阅历更完整、能力更扎实,真正在“学中干”、在“干中用”,各个领域的“卧龙凤雏”才会在生产实践的主战场上得到锻炼、脱颖而出。
把握“引才”关键。人才引进不能靠简单砸钱砸物,更不能趋向内耗式、同质化、低层次竞争,否则看似在加速变现人才红利,实际上却透支了城市的未来,花大力气引来的“凤凰”也容易变成迁徙的“飞鸽”。我们需要和提倡的,应当是良性的人才引进。既要量体裁衣,让引才政策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真实需求,引进与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层次相适应的人才,让生产要素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更加有效释放人才活力;也要量力而行,制定人才政策时充分考虑地区人口结构、公共资源数量和政府承载能力,防止大呼隆、一刀切、理想化,不干超越发展阶段的事情、不搞超出能力的“福利主义”,而是致力于让人才感受到归属感、获得感,共同积攒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希望。
抓牢“用才留才”根本。湖南对人才的渴望,不能停留在“引过来”,而应该厚植人才“抢着来”的沃土。全力打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谁能挑起最重的担子、啃下最硬的骨头,就让谁上,谁的工作有声有色、有口皆碑,就给予谁更多机会,用事业成就人才,人才自然会成就事业。积极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从医疗保健、居住环境、子女就学、配偶就业、落户安置等各个方面,打好“组合拳”,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定制服务,让广大来湘人才创业安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努力创造建功立业的环境,志存高远的杰出人才,往往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澎湃的家国情怀,湖南承担多项国家战略任务,集聚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承接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重大展会,还拥有“三区两山两中心”等创新平台,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建好这些平台,更好地以伟大事业吸引人才、感召人才,成就“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的潇湘气象。
人才,与时代同进步,与国家共成长,与民族共兴衰。深刻理解人才发展与事业发展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人才成长与时代进步的客观规律,拿出更好识才慧眼、更强爱才诚意、更大用才胆识、更深容才雅量、更多聚才良方,让湖南与人才双向奔赴,就一定能奏响新时代“遍地英雄下夕烟”“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华美乐章!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