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于细微处寻见大美
——读梁衡散文集《天边物语》

作者:张勤繁 来源:2022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8日 04时52分15秒 编辑:陈家琦


本期音频由《新湘评论》“青年党员读党刊”活动协办单位长沙县天华第二小学党支部提供,朗读者:彭珺怡



在幽香浮动、万物并秀的美丽时节,捧读梁衡先生的新作《天边物语》,甚为应景。这本散文集共收入41篇短文,皆是“借物言情说事”的佳作。这些所借之物,均为作者天南地北所见,有山花野卉、石虎奇碑、老墙歪房,有岭上柏树、江边八夏、陕北鞋墙,还有热海腾雾、苔藓铺绿、地锦染霜……这些景致,分属不同种类,位处不同地方,发生于不同时节,呈现出不同色彩,配以69幅精美插图,充盈着浓浓的审美意趣。

审美,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人皆有之,无处不在。当然,因学识阅历、生活环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能力、审美意境也不尽相同。梁衡先生是知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也是一位备受读者喜爱的散文大家,其行文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擅长“宏大叙事”,胸怀万千丘壑,笔下波澜跌宕,极富感染力。这组“天边物语”,虽是“细微说事”,但同样散发出直击人心、触及灵魂的“大情”“大理”。如《一树成桥》,通过描写一棵倒在水渠上的活着的梭柁树,引出方志敏烈士英勇牺牲的故事,用新鲜视角诠释了革命先烈甘愿俯下身子、为人民做一座桥的使命担当。《红枣的前世今生》将粗糙树干上长出的一枝细嫩“枣吊”置于广袤时空,从荆棘丛中的野酸枣讲到当前网上的红枣表情包,从古代诗词讲到现代广告词,从朱元璋大移民讲到毛泽东转战陕北,时间跨度长,历史典故信手拈来,一粒小小红枣带来宏阔深邃的审美气象。

梁衡先生在其文章里说,他的这个册子收的都是普通之物,捕捉的却是最稀罕的镜头。于“普通之物”中捕捉“稀罕镜头”,既是审美实践的具体方法,也是审美活动的应有之义。记得18年前,我初学摄影时,经常在周末跟着几位资深摄影师去户外拍各种景物,大至山河奔涌、落霞长天,小至蝴蝶翩飞、嫩芽吐蕊,目之所及皆可成为拍摄对象,关键看视角和取舍。除了学习构图、用光等知识,其中一位刘姓老师说的一句话,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他说,摄影与做人一样,要学会做减法。今读《天边物语》,突然领悟到,这种减法其实也是一种加法——把有限注意力聚焦到所关注的事物上,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便能在专注放大中发现别样乐趣,于定神细视中收获新的审美体验。正如作者在《早春的紫荆花》中写道的那样:“在暖暖的阳光下,在黄和灰为主的大背景中,看着这唯一的紫荆花,就美得别无选择。”

“人在自然中,阳光雨露风。身似一株苗,心随万物生。”审美是人的生命需要,审美活动最终要体现到人文关怀上。在《天边物语》中,梁衡先生以轻松老辣的笔调阐明自己的审美情怀和艺术见解,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对人心灵的抚慰,散发着雄浑深厚的哲思魅力,给人美感,启人心智。正是因为这种关怀,读者得以在这些美文美图中,由韭菜花的不同颜色窥见“自然与人,寸步不让”的规律,由山中红柿领略到“天人相通,心境大好”的愉悦,由壁上画作感受到“命薄原来不如纸”的叹惋,由贵州溶洞领悟到“世间最难是慢功”的深刻道理,由韶山毛泽东图书馆联想到一代伟人80年的读书、思考、奋斗,80年的血与火、情与泪……

“物本无言,全在人悟。悟则有美,悟则生趣。”这一篇篇匠心独运的“天边物语”,既源于“生活美”又高于“生活美”,饱含赤子情怀,不乏烂漫童真,于娓娓道来中给读者搭建了一方广博辽阔的审美意象。这意象恰如作者笔下那只会心微笑的石雕小老虎,是“佛家的大自在、道家的纯自然、儒家的明心见性”,置身其中,定能与作者一道,完成一次发现美、记录美、歌颂美的奇妙旅程。


上一篇 浦市问玉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