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制”何以成就“中国之治”
——学习领会“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重大论断②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我们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等五个方面,深刻阐明了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的战略性有利条件。“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是我们党在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基础上得出的重要历史经验。其中,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助于为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磅礴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体系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这个艰辛探索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次次展现出“理论成果”转化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伟大与神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进入新时代。
中国的问题在先,中国的制度发展和治理体系在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这一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制度发展和治理成就,始终基于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世情国情党情有机统一起来,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初级阶段现实需要有机统一起来,把推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我国传统、现实国情和长期治理经验,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创造了不同于历史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理模式。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初步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度都带有本民族文化的烙印。我国今天的制度体系是在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积淀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优秀文化传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奠定了坚实文化根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奠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永恒价值理念。特别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国家体制,构建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推进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统筹机制,在抵御外侮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动员机制,在抗击自然灾害面前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援助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让人民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人为本”等指导思想,并全面落实到实践中,不断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立场宗旨,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支持,也体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弘扬。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把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最鲜明价值取向,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科学的理论指导、强大的政治优势、严密的组织体系、超凡的自我革命……让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斗志昂扬。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落实到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上,着眼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总体擘画,重点部署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聚焦坚定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精准扶贫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制度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我们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把扶贫开发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工作,深化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不断提高扶贫成效,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加强扶贫工作力量,选好配强干部,激励干部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脱贫攻坚实绩。8年间,脱贫攻坚把“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用“责任状”绑定“乌纱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
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无论是制定新制度、修订已有制度,还是部署推动、督促落实,都把切实解决问题作为目标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制度改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加强巡视监督和派驻监督、加大追逃追赃工作统筹协调力度,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作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等重大决策;以“为千秋万代计”的视野,深化生态文明领域制度改革,创新干部考核制度、开展中央环保督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等等。正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把扩大人民利益作为制度调整和完善的目标要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比如,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加快落实,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2013年至2021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始终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就业稳中向好,“饭碗”越端越牢,劳动者人生出彩的机会越来越多。“蛋糕”做得更大,也要切得更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实际增长78.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50,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人民群众获得感实实在在。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2014年7月,《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就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出3方面11条具体政策措施;2016年1月1日,《居住证暂行条例》施行,2016年9月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从此成为历史。拿着一张张簇新的居住证,每年超过千万的农村人口落户城镇,异乡奋斗的人们找到温暖归属。
在新征程上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效能
坚持制度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既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运用好我们党百年来制度建设形成的宝贵经验,不断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规律的认识并自觉加以运用,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效能,进一步夯实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根基。
提高制度完善的科学性系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涵盖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需要通盘考虑、整体谋划,注重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应加快建立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和引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不断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制度体系,健全夯实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制度体系,及时完善前进道路上应对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制度体系,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将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
强化制度的贯彻力执行力。历史和现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书写奇迹靠的是中国制度,续写奇迹同样离不开中国制度。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进一步维护制度应有的权威,发挥制度在治国理政中的威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效能。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