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斌:以青春担当铸“大国重器”
奋斗者 · 正青春
本期音频由《新湘评论》“青年党员读党刊”活动协办单位湖南党史陈列馆提供,朗读者:张扬善。
2009年参加工作至今,我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青年工程师、铁建重工集团掘进机研发组组长龙斌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攻坚。
他需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攻克生产一线的技术难关,研制出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直径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他需要挑战世界级课题,解决困扰挖掘行业50多年的“卡机”难题,让极端复杂地域“钻山打洞”变成现实。现在,他带着这个“国之重器”,朝着绿色化、无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让这个高端的地下工程装备活跃在更多的国际超级工程中。
凭借着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前一场攻坚战龙斌已经取得成功。后一场攻坚战,正在努力推进中。
矢志攻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是基建核心机械装备,是地下空间开发的“国之重器”,它包括岩石隧道掘进机(TBM)和盾构机等。
10多年前,国内地下工程建设所需要的隧道掘进机主要依赖进口,受制于人。“1997年修建秦岭铁路隧道时,从国外进口了两台TBM,结果对方狮子大开口,要价超过6亿多元。在我国基建事业发展的高速阶段,我们深刻认识到关键技术不能被人“卡脖子”,必须研发出自己的装备。”龙斌介绍。
2009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的龙斌加入铁建重工,成为隧道掘进机研发岗位的一名新兵。初到工作岗位,这个年轻的小伙就沉入一线,以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钻研业务。在当时同事们的印象中,“只要机器出现故障,龙斌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时出现的故障不在他的职责范围内,他也会非常认真地学习别人如何处理。”
2012年,国家“863计划”对国产首台大直径敞开式TBM自主研制正式立项,当时年仅25岁的龙斌领衔承担这个重要任务。对于这位年轻的工程师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场不允许失败的挑战。
龙斌从接受这个项目起,就开启了“疯狂”的工作模式:他带领团队深入国外设备施工现场,跟踪分析设备关键部件,研究工作原理及设计制造关键点。遇到技术难题,龙斌就深入研究图纸的每一个细节,并经常与液压、电气设计人员交流电液控制等问题,从刀盘刀具等多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
2014年12月,国产首台大直径TBM在长沙顺利下线。在施工现场,龙斌看到第一块岩渣出来的时候,有喜悦,有激动,但也有担心,毕竟这是第一次设计。“事实证明,自己养大的孩子特别争气。在跟国外装备的比拼中,我们的装备提前14个月完成掘进,完胜!”
这个凝聚了龙斌两年奋战和创新的“庞然大物”,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设计制造大直径TBM的历史。在此基础上,龙斌又相继开发了敞开式、单护盾式、双护盾式及双模式等多种类型TBM,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批量出口的历史性转变。
锐意攀登,展现中国制造“硬核实力”
追赶虽有起点,但没有终点。中国隧道掘进机在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上已经在世界领先,但仍有不足需要改进,仍有空白亟待填补,仍有“无人区”等待探索。
TBM在工程机械领域,有着地上“航空母舰”的美誉。4层楼高,230米长的机身上,安装着5万多个零件,装载着掘进动力、出渣、支护等各类设备。无论是坚硬的岩石,还是大变形的软岩,这台超级装备都能够从容应对,但在“蚀变破碎带”,它一度有道难跨过的“坎”——“卡机”。
“蚀变破碎带”,位于地震带上,工程基础埋深是普通地铁工程的100倍,在全球极端工况中都属于最危险的。因为岩石层非常松软,极易出现塌方,设备在掘进的时候,经常会接连遇到蚀变岩、硬岩、大涌水三种以上完全不同的地质状况,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隧道施工最大的噩梦“卡机”。
以往发生“卡机”,只能人工清渣,但现在,龙斌的一项独创技术“岩石隧道掘进机双驱动系统”,彻底解决了“卡机”问题。这一创新,使国产岩石隧道掘进机首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从慢慢融入,到无限热爱,通过一个个重大项目的磨砺,龙斌也从一名普通技术员逐步成长为“大国重器”研发领头羊。“这些年,我们研发的掘进机,能破碎跟钢板一样硬的花岗岩,也能穿越复杂的断层破碎带,还扛得住60摄氏度的超高环境温度。”
凭借过硬的质量和技术,龙斌参与出口欧洲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加丽娜号”和最大直径盾构机“胜利号”的研制;牵头研发的“体温调节系统”成功穿越冻土层,在零下30摄氏度极寒环境以日进尺35米的速度,刷新俄罗斯地铁施工新纪录,成为中国高端隧道装备的典范。龙斌所在团队研制的掘进机已经出口到土耳其、新加坡、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我国掘进机研制和施工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如今,国产隧道掘进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5%。“这充分说明我们国产的设备不比国外差,整个行业的信心都被提升了。”龙斌言语中透着一股笃定与自信。
领衔冲锋,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开拓与奋进,本就是青春的特质。奋起直追时的勇气、灵光闪现时的惊喜、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时的冲天豪情……这些都成为龙斌青春岁月里最浓烈的色彩。
作为典型的85后,龙斌也有广泛的爱好。然而,大多数时间里这些爱好都被深藏心底。10多年来,他用坚持、努力和汗水完成一个又一个研发项目,荣誉纷至沓来: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5月3日,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龙斌榜上有名。得知获奖时,龙斌却很平静。他表示,这份荣誉属于集体,在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攻坚战中,铁建重工所有研发人员都为之付出了艰辛努力。
现在,龙斌不是一个人,他有一支跟着他转战南北的年轻队伍。几年前,铁建重工在公司内部搭建了“揭榜挂帅”式的研发项目制——在全公司范围内甄选项目总设计师,并赋予带头人充分的决策权、调度权。而龙斌,正是这一创新机制下涌现出来的优秀“领头羊”代表。
这几年,龙斌带着他的团队钻山入地,穿江过海。他们抵达过最深的地方,在地下2268米的引水工程。为了得到一个实验数据,他们常常需要反复实验数十次、数百次,甚至不惜推倒重来。“我觉得年轻人就要有一股闯劲,有不服输、不怕犯错的精神,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情,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正是秉持这股“拓荒牛”精神,龙斌团队逐渐成长为铁建集团一支强有力的创新团队。
目前,龙斌所在团队研发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作为案例载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一书中,参加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对于未来,龙斌和年轻的伙伴们的梦想远大而务实:“我们要把国产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设计研发做到极致。”
“择一业、忠一生”,这是龙斌的初心,也是他的坚守。龙斌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国之重器”不止于大,要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未来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无人化、智能化已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他决心不断攻克难关,努力离这个目标近些、更近一些。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