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识变 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
——坚持把握好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特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把握新发展阶段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前提。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也是向新的更高阶段迈进的阶段,是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呈现新的特征。
新的发展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的发展目标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递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的中心任务,是必须锚定并持续为之奋斗的发展目标。
新的发展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从经济实力看,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从科技实力看,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从人民生活水平看,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特别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新的发展环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从国际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对发展的系统性、针对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新的主题。
新发展阶段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不断体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但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要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去擘画和推动,跳出“一城一地”得失来思考发展路径,根据各地区的条件,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宜粮则粮、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农业产业化,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要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是推进共同富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同时,各类要素参与分配格局尚不完善,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过大仍客观存在,收入分配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较突出。对此,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统一起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新发展阶段必须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这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又要有效抑制其消极作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既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优越性,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既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又是组合生产要素的黏合剂,在促进科技进步、繁荣市场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与增殖逻辑,在运行过程中同样也会导致经济脱实向虚、破坏生态环境、贫富差距拉大、冲击公序良俗等问题。如何驾驭好各种形态的资本,激活其积极面、抑制其消极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答题。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和引导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不是一概限制资本发展,而是要不断增加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对此,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确处理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在性质上要区分,在定位上要明确,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为各类资本发展释放出更大空间。要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除各种市场壁垒,使各类资本机会平等、公平进入、有序竞争。
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些领域出现了资本无序扩张,导致了一些负面后果。在政治上,一些不法商人为了攫取经济政治利益,大肆围猎国家公职人员,干扰影响基层政权的运行。在经济上,个别企业依托自身的行业垄断地位,对从业者和消费者“两头吃”,侵害了普通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阻碍了行业的进步。在文化上,资本通过操纵媒体影响社会舆论,淆乱视听。对此,要通过加强法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监管规则等,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明确哪些领域是鼓励和支持的,哪些领域是限制和禁止的,划定底线、红线、高压线,有效驾驭各种形态的资本,使之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人民和国家利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