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坚持统一战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指出:“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统一战线何以建立
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指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呼吁“群众联合”,向强权者进行“持续的‘忠告运动’”和“呼声革命”,实现打倒强权的目标。《湘江评论》第2至4期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系统阐发民众大联合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方法等重要问题,《每周评论》称赞其“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12月,李大钊积极回应“民众的大联合”,发表《大联合》呼吁:“我很盼望全国各种职业各种团体,都有小组织,都有大联合,立下真正民治的基础。”因而,“民众的大联合”是“毛泽东统战思想的萌芽和最初的表现形态”。
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指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主张“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共同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公开倡议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强调,共产党应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党的二大以决议文件提出要同其他政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有别于党的一大文件中关于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的规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具有深层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动因,体现了其对统一战线的独立探索。
1922年共产国际四大通过的《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指出:“为了在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解放斗争中获得喘息机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有必要同资产阶级民主派达成暂时的妥协”,建立反帝统一战线,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保持独立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事实上,共产国际积极说服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基于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的实际需要以及维护苏联利益的现实考虑。1923年6月,党的三大正式作出决定,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基于中国革命实际和政党力量对比的现实,党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视为一种革命策略,以期达到两个目的:“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尽快完成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任务;摆脱党的秘密状态,“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壮大党的力量,扩大党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完成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由此推动了大革命的到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逐渐确立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策略,并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实现了统一战线由革命策略向革命战略的转变。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建立的统一战线,为完成党在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统一战线的“法宝论”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统一战线是三大法宝之一从此为人们所耳熟能详。
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这是对新时期坚持统一战线仍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的高度肯定。1999年9月,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一项关系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统一战线在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这是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世纪后再次高度强调了统一战线在党执政兴国中的战略地位,并拓展了统一战线“法宝论”的丰富内涵和时代内容,形成了两个“法宝论”。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战线是“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第一次把统一战线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同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条例首次提出将统一战线“纳入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全局”,标志统一战线实现了由革命战略到治国方略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实践的总结。20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赋予统一战线“法宝论”新时代的内涵,强调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三个“法宝论”的提出,更加凸显其在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更加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统一战线的“法宝论”,是对统一战线“法宝论”的最新认识,既一脉相承也与时俱进。
用统一战线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联合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方方面面的力量,发挥统一战线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和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为指导。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统一战线追求的团结,是广泛的团结,也是坚强的团结,是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的团结。”“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这些重要论述为统一战线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不同方面力量的多元化价值理念和利益诉求是多样性,而在合作基础上形成的“最大公约数”是一致性,是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作用的集中体现。两者共生共存和相互作用,既不能忽视一致性,也不能排斥多样性。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增进一致性,“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包括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这是基础和前提”。其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国家的最大一致性,“我们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推进,越需要凝聚最广泛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国家统一则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一致性。同时,增进一致性必须坚守政治底线,“对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反对,不能让其以多样性的名义大行其道。这是政治底线,不能动摇”。另一方面,要发扬民主包容多样性。注重协调不同政党、阶层和群体等的不同利益诉求,注意倾听和吸收社会各方面的不同主张和意见,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和汇集力量的基本政治条件。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加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确保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保证统一战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同时,要帮助党外人士排忧解难,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职责,也是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条件。
因此,始终坚持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