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戚义明 来源:2022年第16期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15日 06时04分44秒 编辑:陈家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指示、贺信等109篇,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这些最新成果中的重要内容。该书收入多篇相关重要文献,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提供了权威教材。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抉择

新发展格局是怎么提出来的?这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邃思考。2020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的一个最大变量就是新冠肺炎疫情。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各个国家内顾倾向上升。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必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020年3月底至5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浙江、陕西、山西等省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抗疫情况,调研复工复产中出现的问题。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了解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他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带着这样的思考,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14日,他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并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题,收入了这篇讲话的要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引起理论界和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门词汇。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从根本上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他强调,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

可见,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并作出部署,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该书的开卷篇,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看,进入新发展阶段,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看,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实现现代化的角度看,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

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升华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都必须经历的发展历程。但是在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模式特征上,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概括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首要的特征是,这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大国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客观上早有调整的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考虑,揭示了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必然性。

从我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以国内循环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们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这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提供了重要实践基础。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一系列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在此情况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有新的战略谋划。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谋划,是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着力推进的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强调立足自身、畅通国内大循环,又强调加强合作、推动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是我们应对新发展阶段新机遇和新挑战,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的重大战略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十三五”时期,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起步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在新时代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其中的一个重大举措。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注意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所谓问题导向,就是要更加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拿开放发展理念来说,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2018年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后,一些同志在思想上出现一些认识误区,片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主张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度收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他强调要科学认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主动作为、善于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中国克服各种困难,按期每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深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启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持续放宽外资准入,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率先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内核准,等等。这些都是在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开放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总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核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加深对这一重大发展战略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研究员)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