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赋能湖南文旅融合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湖南这片土地上不仅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湖湘人物,还由此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湖湘文物、湖湘景物、湖湘风物。推动湖南文旅融合发展,要深挖历史潜能,激发科技动能,放大融合效能,提升市场势能,把丰富的湖湘文化家底转化为真金白银,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助力湖南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挖历史潜能,弘扬湖湘人物情怀。一个地方的历史人物,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湖南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孕育了一大批湖湘文化代表人物。这些湖湘文化代表人物大多站在时代前列、引领风气之先,在逆境中成长,在乱局中求治,在治世中开新,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操守、积极的人生态度、知行合一的实干作风。通过深入系统研究湖湘人物,在源流上把湖湘人物梳理得更加脉络清晰,在思想上把湖湘文化挖掘得更加深入严谨,在体系上把湖湘学术建构得更加完备科学,有利于增强湖南文旅的整体感召力,努力把湖南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激发科技动能,放大湖湘文物效应。湖湘文化的根基在民众,只有走进民众,才有持久生命力。全媒体的发展,让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碎片化、视频化、分众化的传播方式,既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多媒体传播的新机遇,也有可能打破已经形成平衡的传播态势,导致因传统文献的艰深令人望而生畏,出现结构性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研究湖湘文化不是钻进故纸堆,同现实生活脱节,而要直面社会需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依托现代传播技术,着力开发游戏、动漫、动图等融媒体产品,通过科技手段放大湖湘文物的传播效应,借助具体的载体和渠道,让文献、文物活起来,展现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湖湘风骨,敢为人先、心忧天下的湖湘精神,经世致用、道器并重的湖湘文化,传道济世、实事求是的湖湘学风,提升湖湘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体验感。
放大融合效能,打造湖湘景物地标。文旅融合发展,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以文化赋予旅游以灵魂,以旅游赋予文化以载体。湖湘历史文献,就是一组组湖湘文化符号;湖湘历史遗迹,就是一座座湖湘文化地标。双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被誉为最后一座乡间侯府,置身其中,可感受湘军当年的盛极一时;衡阳县曲兰镇湘西草堂前的茂林修竹,似乎见证了王船山隐居山里埋头著述的艰苦卓绝;在浏阳市谭嗣同墓前祭奠,能使人想起谭嗣同慷慨赴义的悲壮。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参悟,感悟湖湘文化地标的独特魅力,在流连盘桓文化地标中感悟湖湘文化之美,从而带动流量,留住游客。
提升市场势能,开发湖湘风物产业。文化的一半是经济,经济的一半是文化。在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当下,湖湘风物亦可间接或直接转化为文化生产力。而且只有走向市场,才有更顽强的生命力。通过整理出版湖湘文献资料,促进出版产业发展。通过更具象的表达,开发融思想性、鉴赏性、实用性与互动性于一体的产品,激发文化消费需求。通过提升包括创意策划、组织实施、流程把控、传播推广、成果转化等全流程能力,推动文旅会展发展。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开发湘酒、湘茶、湘瓷、湘绣、湘菜、湘居(古村落)、湘剧等“湘字号”产品,赋能器物载体以鲜活个性,提高旅游中消费的比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