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我们党成功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战略擘画和全面部署,特别是旗帜鲜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命题,展现出举旗定向、凝心聚力、振奋精神的强大伟力,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历史规律、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政治智慧和战略气魄。深入理解这一重大论断,是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锁钥和关键。
牢牢把握使命任务,不断强化历史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开宗明义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仅指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清楚地指明了实现目标的实践路径,可谓言简意赅、意近旨远,成为贯穿报告全文的红线。
实现现代化寄托着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的夙愿和期盼。近代以来,为了实现现代化,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追求,但在近代中国战乱频仍、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年代,现代化始终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中国的现代化蓝图才有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根基。从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并谋划通过“三步走”战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不仅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且作出提前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规划,这就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两个15年”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这一战略安排,不仅体现了我们党为了实现现代化蓝图而矢志奋斗、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雄心壮志,也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挑重担、勇毅前行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党的二十大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标志性大会,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从大会报告的标题到大会的主题,再到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现代化”无可置疑地成为二十大报告的主题词、关键词、高频词,报告中“现代化”一词出现了86次。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报告从八个方面作了宏观展望。这八个方面不仅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愿景,还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建设目标,不仅有经济、科技、综合国力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硬实力的清晰目标,还有教育、人才、文化、体育、健康等软实力的明确目标;不仅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观目标要求,还有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关乎每一个中国人的目标要求。这一蓝图清楚地回答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中国是什么、怎么样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也清楚地回答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未来十多年时间里要干什么、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踔厉奋发的根本问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不断强化责任担当、使命担当、历史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全面理解中国特色,坚定高度历史自信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词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谓“中国式”即是基于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土壤、具有鲜明突出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何谓“中国特色”?二十大报告从五个方面作了高度概括和总结。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毫无疑问,这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其艰巨性、复杂性也必定前所未有,照搬任何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这就要求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考察中国国情、把握中国国情,而不是简单地同西方国家比长短、论高下,基本国情始终是我们谋事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中的社会是“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目的是避免一些发达国家资本至上、逐利为本的发展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大力创造物质财富,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达到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协调推进。强调两个文明相协调,是为了避免单方面追求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如果我们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最终导致问题积重难返、发展难以为继。因此,我们必须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都是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暴力方式,这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巨大牺牲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坚持和平发展,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不断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潮流,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深刻启示我们,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艰巨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我们既要追赶发达国家,又不能照搬照抄老路,那就只有另寻新路。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我们必须坚定高度历史自信,坚定必胜信心信念,以更加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意气风发走下去。
深刻认识本质要求,始终掌握历史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了理论概括,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概括高屋建瓴、提纲挈领,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本质与根本要求,既富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时代气息;既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政治意义、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这点上,我们必须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现代化最本质、最显著的区别所在。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由此,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规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进程中,发展依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都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凸显了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式现代化,既能够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又能把实行改革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结合起来,并且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与此同时,还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是借鉴西方又超越西方发展模式的现代化,在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路径的同时,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毋庸讳言,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和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深刻揭示,意味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理论认识取得了新成果、迈上了新台阶、开辟了新境界。只有把握历史规律,才能赢得历史主动。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开辟未来的强大历史主动。
切实贯彻重大原则,奋力书写历史新篇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地区冲突等热点问题频仍,外部对我的打压遏制也随时可能升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同时,国内改革发展稳定还面临不少深层次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综合判断,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如何在如此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中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五条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调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高度拥护和自觉贯彻“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扎扎实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我们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的是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问题。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邓小平同志曾说:“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干。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重温这段话,倍感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战略清醒。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问题。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新时代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177次。面向未来,我们必须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强调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动力问题。实际上,党的基本路线已经包括了这方面内容,之所以作为一条重大原则单独列出来,是为了进一步凸显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紧迫性。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大变革大调整,面对国内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必须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担当,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坚定意志,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强调的是前进道路中的精神状态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时代十年来,党中央以雷霆万钧之势正风肃纪反腐,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以坚决姿态抵制美西方霸权霸凌霸道等行径,一次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实践证明,只有勇于斗争、敢于斗争,才能真正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由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五条重大原则清楚地回答了我们应该依靠谁、为了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沿着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全面把握、切实贯彻这些重大原则,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新篇章。
从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过去了整整43年。将近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饱含着我们的艰辛与探索,也见证着我们的成就与荣光。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迎来更加壮丽的光明前景。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编审)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