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总书记专程考察“一馆一院”所蕴含的深意
“这两个馆,两年来我一直都想去看看,但都没有找到机会。这次下定决心,用两个半天的时间,走一走、看一看。”
6月1日、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和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馆一院”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都是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铭记着中华民族诞生、发展、壮大的演进历程,保藏着足以传给后世的文化宝藏,担负着赓续文脉、发展文化的神圣使命。
“盛世修文”“赓续文脉”
功在新时代、利在千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盛世修文这件大事办好,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盛世修文,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文化保护传承指明了方向。赫赫先秦、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典雅宋韵、元明清风采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与新时代文化成就交相辉映……一项项重磅成果迭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考古中国”“文明探源”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人自古重视历史研究,历来强调以史为鉴。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中国考古人筚路蓝缕、砥砺奋进,持续推进“考古中国”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实施,不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大力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考古科学发现在中华大地上翻开的一页页历史华章,带给我们自信的底气和前行的力量。考古工程的累累硕果,为增强中华民族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支撑。
“守正创新”“固本开新”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重视学习历史、汲取历史智慧,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要求共产党员具有历史思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牢固凝聚的共同信念,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我们必将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再到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家版本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规划下,一座座新时代国家文化殿堂相继落成,成为展现文化自信、传承文化遗产、激活中华文化的崭新标识。广大党员干部要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