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摘编

作者: 来源:2023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3日 09时03分19秒 编辑:陈家琦


重要论述摘编副本.png


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现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人口总额不到十三亿,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就会把这个人口数量提升一倍以上。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2012年12月7日—11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综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4月10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关于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2013年11月9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就是要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2014年6月13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我们组织修订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在环境保护、环境监管、环境执法上添了一些硬招。稳步推进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体制等工作。

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2014年10月20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在云南考察时的讲话(2015年1月19日至21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全党同志一定要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2015年10月29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长江和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2016年5月30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现在,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已高达百分之七十,远超百分之四十的国际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警戒线,污染黄河事件时有发生,黄河不堪重负!宁夏是黄河流出青海的第二个省区,一定要加强黄河保护。沿岸各省区都要自觉承担起保护黄河的重要责任,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要持之以恒》(2016年7月20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植树造林,种下的既是绿色树苗,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要组织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参加植树活动,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学习体验绿色发展理念,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爱绿护绿的意识》(2017年3月29日),《论党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我们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2017年5月26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4月26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7年10月18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是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更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年5月18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2019年3月5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这次五中全会建议又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多维、立体、系统的工程,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中华民族历来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2021年4月2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我们将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在博鳌亚洲论坛二○二一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21年4月20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1年4月30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2021年10月12日),《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