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必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由自发行为跃升为自觉行为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开创者罗荣渠教授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指出:“大凡现代化起步愈晚的国家,其发展受制于外在因素和力量也愈多,现代化领导的组织性程度也愈高。整个世界发展进程的总趋势是沿着自发性——意向性——主体能动性的方向升进。”
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取得突飞猛进的巨大成就,表明这个世界第一大党对人类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在认识历史发展大势基础上的主动作为。在党的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将变革社会由自发行为跃升为自觉行为,通过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将人类主体能动性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勇担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此后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取得创新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斗,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艰难探索,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守正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从根本上保证了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生态,中国式现代化获得了以往现代化不曾有过的特质,包括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均衡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轮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带领中华民族走出的一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路。
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创举和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将这一理论创新同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相结合,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所谓人民战争就是农民战争”指导思想的确立,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过了一个艰苦卓绝地学习、比较和吸收外来事物的反复“试验”的过程。直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所接受,中国人民才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性实践的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继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但其本身更具有历史转折意义。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把民族历史变成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把世界历史变成绝大多数人的历史,变成人民的历史的新征程。
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式现代化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致力于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共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在历史上曾经起到了巨大作用,极大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发展,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积累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以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是以劳动者的被剥夺为前提的”。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设想,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实际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到2020年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解决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未能完全消除的绝对贫困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本大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日益呈现出丰富充沛的当代价值,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与传统文化“民本”理念相结合,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现出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强大优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被先秦诸子共同接受的理念一经提出,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成为历朝历代激发人们改进现状、追求理想的号角与旗帜。近代中国诸多志士仁人曾热衷学习西方,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制度,根本而言,立足于“天下为私”,即立足于每个人都是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自利人”,将私有制视为“现代社会一切文明之源泉”,这与中国对“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的追求产生了激烈冲突。社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方才传入中国的全新概念。但社会主义所秉持的核心价值和基本诉求,非常契合中国人一贯向往的“天下为公”。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确认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解决了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社会变革中“天下为公”“天下为家”“天下为私”的关系问题。这一超凡卓绝的制度创新,使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目标在实践上成为可能。
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既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又没有把中国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彻底对立和完全割裂,精准地界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与独特性。
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不是在国家范围内的独自变动,而是在国际社会共同空间中经历的改变。但在二战结束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西方国家的学者与政客无一不把现代化界定为“西方化”“美国化”,坚持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制度与价值放之四海而皆准。尤其是苏联解体后,人类社会似乎只剩下西方现代化一种模式。
然而,早在1989年初,罗荣渠教授就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提出以生产力为社会发展中轴的“一元多线”社会发展观,科学地将现代化的西方属性与非西方属性区分开来,从而将现代化与西方化离析开来,主张现代化进程绝对不是一个仅限于西方国家的地域性变动,而是一个必然突破现代国家范围的全球性、人类性变局。西方国家虽然较早地开启现代化进程,但其本身更多地具有地域的,以及历史的特征与局限性。欧洲尤其是英国的现代变迁由于其内源与先发,以创新性变革的方式得以成为“原初的现代化”,但那些以西方为师的发展中国家相继挫败的历史证明“全盘西化”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中国式现代化把西方现代化作为参照物,致力于将本国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转变相结合、“创新性变革与传导性变革”相结合,创建出一种全新的模式,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接受的,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
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与西方世界依靠侵略和扩张实现崛起不同,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民苦干实干,开拓创新,始终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始终致力于与世界各国进行良性互动。
以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理念为指导,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成人成己”的思想精华,心怀“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望,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积极倡导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充分汲取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把握历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倡导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正在成为加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旨在修补不平等世界秩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推动力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