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贡献职校力量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汨罗市是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始终坚守以农立校办学定位,牢记强农兴农使命担当,努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强涉农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紧贴区域乡村重点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动态调整涉农专业设置,构建以作物生产技术和园林技术专业为核心、其他特色涉农专业为补充的现代农业专业集群,量身定制特色农业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集“教育教学、社会培训、技能竞赛、科技研发、定岗生产、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开发《金银花生产加工技术》《长乐甜酒生产技术》等系列区域产业特色的乡土教材,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本土经济发展供需匹配。近3年来,学校共开展驻村扶贫、科技助农等服务300余项(次),转化推广富硒米、彩叶苗木等新品种、新技术16项,申请10项专利,与湖南耕农富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基地,并合作研发“贵西牌叶面富硒肥”,填补了国内肥料市场的空白,获国家发明专利。
加强人才培养,赋能职业农民,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坚持“姓农不改姓,兴农不变心”培养方向,围绕现代农业、创意农业等农业发展新业态,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农创客”和新型职业农民,面向农村基层输送了一批乡村振兴骨干。对接区域内农业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与中小企业开展实训实习和就业合作,面向行业企业培养了一批产业技术中坚。健全培训体系,成立农民培训中心和农民学历提升函授站,采取“农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方式,面向农业农村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近3年来,学校为区域内产业和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近2000名。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省一等奖16项、二等奖30项;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科技推广员等各类学员14370余人,科技示范户1850户。
创新校本文化,传播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创新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古色屈子文化”“红色骆驼文化”“绿色田园文化”“蓝色工匠文化”为基点的“一核四基”校本文化体系,大力弘扬求索进取精神、奉献服务精神、惠民助人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紧密结合涉农专业建设、农业科技开发、职业农民培训、乡村社会服务等,大力传播“顺时、求实、勤劳、守信、遵法、重技”的“新农耕价值观”,“学习、奋斗、融合、强技、创新”的“新农耕理念”,“勤劳俭朴、求实重效、守法诚信、宽容开放、开拓创新”的“新农耕精神”,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送文艺下乡、屈子文化园建设和“长乐故事会”申遗等文化工作,成为文化强市的生力军。
传播生态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坚持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对未来经济社会一线劳动群体的理念培育,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形成,培育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基层力量。突出绿色技术技能培养,对现有专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对学生提出绿色技能教学要求,在社会培训中加入绿色教学主题,注重用科技创新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校村携手打造秀美村庄行动,助力白水镇西长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等7个国字号荣誉称号与国家级AAA景区。
协同组织部门,培养后备干部,助力乡村组织振兴。利用2020年学校被确定为省教育厅首批与双高院校联合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试点院校的契机,落实汨罗市委组织部与学校对接办学制度,在五年制高职教育各专业中实施首个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在提前批次选拔招录品学兼优且有担当村干部志愿的初三应届毕业生,围绕政治理论、群众工作方法、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能、农产品市场运营、农村经济管理等农村工作专题进行授课,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该培养计划实施3年来,已招收学生133名,为创新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系汨罗市职业中专党委副书记、校长)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