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勾勒新型城镇化新图景——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系列评之三
日前召开的省委、省政府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旗帜鲜明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科学编制县城规划,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盘活县城土地和房地产资源,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在都市圈、中心城市、乡村振兴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把县城作为城镇化建设重要载体的导向意义深具价值。
县城具有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天然优势。放眼全国,昆山、江阴、晋江等东部沿海城市吸引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提升城镇化率的先行之举就是例证。去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对县城建设的工作要求及发展目标作出战略部署。这对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方向性引领。
这些年来,湖南一手抓新型城镇化,一手抓乡村振兴,在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上稳健迈进,步履不停。在常德澧县,一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架起发展桥,让农民进城有活干、享受服务无差别、让市民无顾虑;在邵阳武冈,通过城乡规划、建设、教育、医疗、养老、供水、客运、治理、人才九个一体化发展,探索出一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之路。立足实际,科学编制县城规划,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县域承载力和吸引力自然不断增强。
不可否认,过去有部分地区盲目追求城镇规模,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城市病”;还有的特色小镇重地产轻产业、重开发轻管理,导致发展面目全非、难以为继。城镇规划脱离科学规律和当地实际,就很难做到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协调统一。由此而言,城镇化建设本质上要服务人民。公众的需求往哪里流动,城镇化的方向就应当往哪里延伸。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省际边界小城镇作为特殊的地理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湘西州,里耶突出历史文化、清水坪主打生态山水、边城着重民俗风情,三地“组团”发展文旅产业,打开了湘西北辐射带动湘渝黔边区发展的新格局。但客观来看,省际边界城镇大多地处生态保护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山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迫切,难度也更大,需要在政策支持上予以倾斜。
城镇化越到“后半篇文章”,问题越细微,同时更能彰显协调发展的温度与力度。以县域为“支点”,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撬动城乡齐头并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未来可期。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