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把准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作者:钟君 来源:2023年第18期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6日 05时36分13秒 编辑:陈家琦


钟君副本.png


湖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湖南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吹响了奋进号角。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要牢牢把准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握质量效益的本质特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们的干部当中还不同程度存在政绩观偏差的问题,导致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特别是财政收入、税收、企业利润等反映发展质量的指标在全国排名与经济总量不相匹配。全会提出,“要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优供给,走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扭转“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等十类政绩观偏差,把握好“既要促进量的合理增长,也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等八条原则,把工作重心放到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通过增强创新能力、企业利润、财政税收等提高发展的“含金量”。要让广大干部从思想和行动上都不再追求注水的GDP、蚀本的GDP、毁绿的GDP、带血的GDP,防止不顾风险乱举债、盲目跟风上项目、好大喜功铺摊子。只有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行稳致远。把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投入产出效益、扎实推进质量强省和品牌强省建设、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这个管总的要求领悟透、落实好,以湖南一地一域发展为全国全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三个高地”关键任务,以务实抓手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为湖南描绘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三年来,全省坚持把打造“三个高地”作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抓手,谋划推出了一批标志性工程,推动“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当前,湖南“三个高地”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产业集聚效益偏弱,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点,汽车、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本地配套率不到30%,附加值还有提升的空间;科技创新驱动不足,全省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领域“卡脖子”风险凸显;改革创新力度不大,要素市场化、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亟待破题,对外开放能级不强,经济外向度偏低等。全会提出,“要着力抓好‘三个高地’建设,走现代产业、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协同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突出抓好现代产业建设、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把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我们要从“三个高地”关键任务着手,滚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创新型省份;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奋力把“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构建发展新格局,舞活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龙头,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支撑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同构发展,而是优势互补的差异化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湖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近年来,“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布局初步形成,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不断优化。但不容忽视的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州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全会提出,“要着力促进均衡协调发展,走区域共兴、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长株潭一体化为发展核心,引领带动全省联动发展,推动洞庭湖地区建设秀美富饶大湖生态经济区、湘南地区建设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大湘西地区建设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面提升区域发展潜力活力。把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我们要抓实长株潭一体化这个龙头,着力破除影响一体化发展的思维定式和行政壁垒,建立健全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常态化机制,加快构建“对内互济、对外抱团”的协作格局。推动四大区域板块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湘村”,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


守护好一江碧水,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岳阳考察时,作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强调“我们搞的开发建设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近年来,湖南从“守护好一江碧水”出发,推动生态环境、产业转型产生蝶变。“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成功实践,让湖南深切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科学价值与真理伟力。当前,湖南生态环境负荷较重,在空气环境尤其是PM2.5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生活污水溢流处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短板。全会提出,“要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我们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践路径,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责任担当,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不断提升生态生产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湖南。


用好改革创新的“万能钥匙”,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更优环境确保高质量发展

当前,优良的发展环境已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诉求,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吸引力、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尽管湖南的营商环境在好转,但相比浙江、广东、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湖南总体的营商环境仍有一定差距,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到位、政务服务不优等问题依然存在。全会提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全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全会强调,要把“新官理旧账”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坚决兑现向企业作出的承诺,全心全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当好“保姆”“红娘”“店小二”。把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我们要切实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以改革、开放、服务、法治促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投资服务、要素服务水平,进一步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持续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以人民满意的发展成效检验高质量发展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近年来,湖南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民生领域仍有不少问题和短板,民生保障水平不高,全省各类人员的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普遍靠后,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不断满足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牢牢把握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个根本方向,实施两大规模创业就业行动,深入推进健康湖南建设,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的薪酬收入、更优的公共服务、更好的生活环境,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以人民满意的发展成效检验高质量发展。


着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底线红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安全是发展的保障。近年来,湖南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了全省社会大局基本稳定。但过去稳定不代表未来稳定,过去安全不代表未来安全。当前,湖南仍面临着不少风险挑战,比如化解存量政府债务及衍生问题任务依然艰巨,涉众型非法集资、问题楼盘交房、拆迁安置等问题反映比较多,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既涉及民生保障底线也涉及安全生产红线,既是民生“大事”更是安全“大患”。如果得不到解决或解决不好,随时可能发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势必给湖南高质量发展带来阻碍、降低成色。全会提出,“要着力防范化解风险,走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安全发展,着力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坚决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底线红线。把准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我们要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守住市县“三保”底线,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水平,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不能对风险隐患视而不见,也不能因风险压力裹足不前,善于用发展的办法化解矛盾、消除风险,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有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互促共进。


能否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事关湖南现代化建设全局,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系统领会其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需要我们在把准重点和关键的同时,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党的建设、文化建设等各领域全过程,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只要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就一定能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把“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变成三湘大地生动现实。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主任))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