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初心使命凝聚立德树人力量
初心代表梦想起源、行动起始。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披荆斩棘、踏平艰险直至不断取得胜利,在于它始终铭记着自己“代表谁、为了谁、依靠谁”,时刻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与这一坚定初心相承,党办教育亦是“以百姓心为心”。在兴学办学、教书育人实践中要展现为民初心,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守望初心中砥砺“本心”。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今天我们主张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立教办学中的“大德”坚守和价值旨归。传道者必先信道、明道,广大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直接践行者,自身首先要明德、正德。要自觉对标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紧跟党和国家的政治要求,主动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做到理想信念过硬、政治素质过硬,确保自身思想罗盘不停摆、不走偏。要自觉以德立身、立学并施教,始终把“立德”放在第一位置,常以立教初心叩问育人本心,常用崇高价值砥砺自身言行,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
在践行使命中锻造“匠心”。大成之器,必始于匠心。教书育人亦遵循此道。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身份里天然就裹藏着一颗“匠心”。吉林大学教师黄大年以无我之境钻研求真、为科学耗尽了毕生力量;河北农业大学教师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农业精雕细刻,被誉为“太行山的新愚公”。在这些人们念念不忘的好老师身上,触动人心的正是这看似普通的“匠心”本色。“匠心”贵在“专”“恒”二字。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当前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广大教师使命在肩,需要以“匠心”精神担当使命。涵养“匠心”,一方面要去浮去躁、修心静气。敢于革除思想中的名利纠缠,引导自己心无旁骛地问教执教,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另一方面要按规律办事,因材施教。主动把握学生“孕穗拔节”关键期,因事而化、因时而化、因人而化。潜心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在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中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科学精神。
在改革创新中淬炼“慧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当今中国,没有什么能比改革更激荡人心。作为新时代教育的领跑者,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40多年快速成长之后,进入了新一轮改革攻坚期。与以往的扩张式改革不同,今天改革的重点放在内涵、质量等内生领域,任务更精细,覆盖更全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到高校教师,当前最大挑战莫过于“如何把自身融进去、以个人行动推进改革”。首先,要积极应变。教育改革不是由个人意志所决定的,而是应对社会客观变化、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必然选择。面对这一进程,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其次,要守住方向。必须明确,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有的改革实践都要紧紧围绕这个根本任务来设计和推进。守住这个方向,才能不偏离改革初心。最后,要激活智慧。“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唯有面向未来不懈学习探索,才能真正走向未来。关键要思变通变、求新创新,主动掌握新概念新知识新技能,以科学理念激发创造,将多元智慧融入实践,确保每一个教育环节都跟上时代。
(作者单位分别为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