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论点:《狂飙》今日大结局,扫黑故事为何一路“狂飙”?
“建议查查张颂文,不像演的”
“咖啡不用冲”
《孙子兵法》卖断货
大嫂烫发争相模仿……
随着电视剧《狂飙》的热播,不但相关话题冲上热搜,还意外带火了相关商品。这部由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的热播电视剧,被称作是“扫黑除恶斗争的回忆录”,值得细品。
近几年,扫黑、反腐题材的剧集拍了不少,为何《狂飙》能一骑绝尘呢?
一
该剧没有依照传统扫黑剧的模式,把幕后黑手是谁作为悬念,而是通过多时空闪回的方式,把悬念放在了人性的转变和人物的命运上。在叙事上采用三幕剧的结构,2000年、2006年、2021年是剧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剧中角色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人物命运的走向变化、人际关系的多次反转令观众“揪心”不已。
《狂飙》以2021年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彰总结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大会”为起点,指出下一步的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剧也正是通过三幕剧展现了扫黑除恶的阶段变化——从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到扫黑除恶常态化,变化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是内涵和要求。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意见》,扫黑除恶常态化的要求是,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形成有效震慑。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从专项行动到常态化,一个重点在打击,一个重点在治理,并以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
《狂飙》的戏剧张力在于大时代背景下,安欣、高启强两个小人物的成长路线和命运曲线,通过这两个人物串联起其他诸多人物,一组生动、鲜活的群像也徐徐展开,无论是剧中的官员形象赵立冬、孟德海、安长林,还是莽村的“小人物”李有田、李宏伟、李青,抑或是高启强身边的打手老默、小龙小虎……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做到了“去脸谱化”,人物特征饱满丰富。无论是好人还是反派,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欲望和动机,也有着自己不得不面对的抉择和恐惧,最终《狂飙》呈现出了时代大变迁下错综复杂的人生际遇和人性变化。
三
扫黑除恶,打伞破网,无畏狂飙。归根到底,《狂飙》王炸属性根源于解题扫黑除恶这一主题。之所以要选择这个词作为剧名,导演徐纪周透露,片名来源于毛主席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里有一句:“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他借用了诗词里的“狂飙”二字来比喻电视剧中的扫黑除恶大风暴,表达了这些年来国家对犯罪分子及其保护伞的打击力度、调性和力量,表明全国的扫黑除恶工作就像“狂飙”一般,把黑恶势力扫荡、洗涤地干干净净,昭示出了扫黑除恶常态化的决心。
现实也的确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扫黑除恶的打击力度和决心异常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侵蚀党的执政根基。”“要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保护伞’,决不让其再祸害百姓。”……这些铿锵有力的声音为全国扫黑除恶指引了方向,坚定了决心和信心。
《狂飙》正是以反套路的叙事铺陈、对人性细节耐人寻味的刻画,对意蕴深刻扫黑除恶的主题呈现,成为了一部关照社会、映射人性的上乘佳作。全剧透显出的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坚定信仰终将战胜私欲的正向价值观,向观众展现了光明底色和温暖与敬意。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