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中国共产党(一)
问答中国16
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
——徐解秀(中国农民)
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是跟工人、农民、资本家、民主党派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
——毛泽东(中共中央主席)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主要归因于其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以及一直把实现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摆在前面。
——埃萨姆·谢拉夫(埃及前总理)
给“中国共产党”画个像
问: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塑造和决定了中国的形象,所以人们常说,要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答:在革命年代,毛泽东打过一个比喻。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今天,可再作个比喻:如果国家是一个人,那么,国民素质是他的细胞,文化、科技、教育是他的血液,经济财富是他的心脏,疆域是他的身高,人口是他的体重,国防军事是他的体力,综合国力是他的面容和气质,而国家的领导者是他的大脑。
这些复杂元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在历史关头发挥特殊作用。但毫无疑问,最重要的还是大脑,因为他决定着身体所有部分的成长和使用。
在人民这片土地上是“种子”,在国家体系中是“大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角色。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办事。它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负责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问:中国共产党凭什么能够成为“种子”和“大脑”?
答: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百余年,从58个人发展到今天的9600多万人,带领人民干了数不清的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民族、国家和人民的面貌。
对一些事情,如果回头来看,可能会更加明白它的道理。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政坛上具有近代政党性质的新兴社团,有300多个。100多年过去了,它们都烟消云散了,唯独中国共产党把事情办成了。为什么?
我们看看当初那些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来建党的人,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他们是一群知识分子。他们的选择不是盲从,而是慎重和严谨的。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主张五花八门,并不是一眼就认定了马克思主义。他们拿来当时在欧美很盛行的各种“主义”和思潮,反复比较研究,甚至还经过社会试验。不是说有更好的路摆在那里偏偏不走,非得要选择马克思主义,而是其他路都走不通了,才不得不走这条路。
他们是把“高调”唱成了“高尚”的知识分子。除极个别的外,100多年前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人,大多出身于中等家境,有的甚至家境富裕,自己又有文化知识,在那个年代,经过努力,很容易跻身上流社会,光宗耀祖。但他们舍弃了这些俗念,不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和利益才来创建和参加中国共产党。他们奋斗的目标,是为了救中国,改变劳苦大众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在道德人格上,他们出发时唱的调子很高,在实践中,真的把高调唱成了高尚。
他们是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100多年前参加建党的人和早期党员,除极个别等同于今天的“80后”外,基本上都是“90后”,主体是“95后”,还有很多“00后”。即使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遭受严重挫折的时候,主持中央工作的,大多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最年轻的,才24岁。年轻人对中国共产党精神气质的塑造带来什么影响?那就是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拥有未来。
问:在西方,谈到“共产党”,画的像不是这样,总有些异样感觉。
答:这是因为,西方对中国共产党,存在着“独裁”“专制”这类先入为主的判断,仿佛它有什么“原罪”。如果抛弃定向思维,先不忙着定性,只把它看成长期执政的政党(长期执政的政党在其他国家有不少),思路是可以平展打开的,不至于一上来就妖魔化。
凡是有生命力并且能干成大事、矢志不移朝目标奋进的政党,无不是选择或强化某种政治理念或主义,来参与和领导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源自曾经盛行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社会理想,它搞社会主义,是很正常的选择。
当今世界,保持“共产党”这个名称,或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有130个左右;其中,党员人数过万的,有30多个。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日本这些比较大的西方国家的共产党,不仅合法,还在议会中占有席位。
因此,只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属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认定它有“原罪”,逻辑上说不通。
问: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很少拥有执政地位,它们的具体主张和中国共产党也未必一样。
答:没有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也是共产党,是选择和信奉它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物。在西方国家,共产党只被少数人选择,社会基础不大,但仍然合理、合法、合情。而被中国绝大多数人选择,有广泛深厚社会基础的共产党,为什么非得用异样的眼光来挑剔它呢?
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当然有不同的理念和行动。各国的政党,无不是立足于自己国家的国情、历史和文化,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搞社会主义,虽然是多数共产党的共识,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实践可谓千差万别。
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自身不拥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能力,是不可能的。它领导中国推进现代化,自身不实现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的路上跑得很快,如果站在时代的后面来给它画像,你看到的永远只是一个背影,那可能就永远读不懂了。
问:问题是,在中国制度的安排中,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长期执政,而且是领导一切的最高政治力量,拥有不可动摇的权力和地位。西方对这样的安排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答:这要从中国的政党制度说起。
中华民国建立初期,具有现代政党性质的团体有300多个,一些政党还进入了议会。人们真的以为,实行多党制,国家就会实现民主。当时最先进的政党,是孙中山、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他们在第一届国会参、众两院的选举中获得大胜。当宋教仁信心满怀从上海到北京出任内阁总理时,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身亡。担任临时总统的袁世凯从此摒弃政党政治,解散了国会。这个头一开,“子弹”就成为了政党政治的唯一“选票”。
做了几天皇帝的袁世凯去世后,恢复了国会,但进入其中的各个政党基本上都是摆设。担任总统或总理的人,不是明目张胆地拿钱贿赂议员,就是明目张胆地派军队进入国会,用枪逼迫议员投票。手里没有枪杆子的政党,犹如被深埋在政治土壤下面的种子,始终出不了头,发不了芽,产生不了影响。
1928年,国民党在中国共产党此前的协助下,通过北伐战争,打下了天下。它反过来追杀帮助过它的朋友,迫使中国共产党在广大的农村另起炉灶,建立革命政权。
在中国,若想一党执政,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代表绝大多数的人民,为人民办事,受到人民拥护。然而,一党执政的国民党,多数党员已经失去先前的信仰和抱负,蜕化到人民的对立面了。
这一点,连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也是承认的。他在1932年9月1日的日记中感慨:“旧党员多皆腐败无能,新党员多恶劣浮嚣,而非党员则接近不易,考察更难。”国民党里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好人。这年12月16日的日记,说得更厉害:“本党老党员之腐败,卖老、害事,如不更张,则必亡国也。”
与掌握中央政权的国民党不同,中国共产党在自己创建的根据地里,把土地分给穷人,还把农民组织起来,更加有效地从事生产活动,让普通人成为自己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建立的政权,称为“苏维埃政府”,就是工农兵政府。虽然经济很落后,政府依然建立专门的社会救助机构,负责救助和安置因战争和灾荒产生的难民;对所有的小孩都实行免费教育,开展成人教育,扫除文盲,人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解放妇女,让女人同男人一样有劳动和选举的权利。
1934年11月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某部在长征中到达湖南汝城县的沙洲村。有三位女红军,住进村里妇女徐解秀家里。晚上,她们四人合盖一块烂棉絮和一条红军的被子睡觉。第二天告别时,三位女红军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送给了徐解秀。50年后,一位记者到沙洲村采访,已经80多岁的徐解秀对他谈起此事说:“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建立起比任何政党都要亲密的关系。共产党这颗“种子”,在人民这片土壤的培育下,让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生根开花了。
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宗旨,即做事情的目的,归结为今天许多政党都不陌生的一句话——“为人民服务”。它决心成为这样一个角色:走在前面带头为大家的事情奋斗奉献。人民大众看你还不错,真是为他们着想,于是就愿意和你一起去干事,这样,跟着它干事的人就越来越多,许多大事就办成了。
为了保持自己的纯洁,中国共产党还对自己的党员进行了“整风”。所谓“整风”,就是每个党员都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说清楚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缺点不足,接受大家的批评教育,然后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整风,让中国共产党的成员来了一次“精神涅槃”,用西方的话来说,是一次“精神洗礼”,思想境界和行动能力获得空前进步。
经过“洗礼”,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在所有中国共产党人中开始流传,那是毛泽东讲给他们听的。
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儿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总有一天会挖平的。于是,愚公不受智叟思想的影响,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就是由这类“愚公”组成的。这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画的一幅像。那么,最终帮助愚公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背走的那个“上帝”,又是谁呢?毛泽东说,是人民大众,人民就是上帝。“愚公”挖山不止的壮举,感动了人民大众,使他们心甘情愿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奋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为人民挖“大山”,打“江山”,同样也是靠人民挖“大山”,打“江山”。1948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淮海大决战,中共军队60万人,国民党军队80万人,最终是60万干掉了80万。靠什么?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后方,组织了543万民工支援前线的战争,每一个前线官兵的身后,竟然有9个民工帮忙。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历史本质,一路走来锤炼出来的人格气质。这样的政党,有什么事情不能办成功呢?
这种气势,一直让国民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1945年,蒋介石读到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其中两节完整地抄在日记本里,一节是《党员与群众》,一节是《上级与下级》。他认为这两节写得太好了,“读了得益匪浅,本党必须要奋起急追,否则消亡无日。”
1947年9月,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说:现在共产党力量增强,“大半是由于他这个整风运动而发生的”。整风运动使中国共产党人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办事方法”,“运用于组织,宣传、训练与作战”,“逐渐打破其过去空疏迂阔的形式主义,使一般干部养成了注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精神。”这可以说是共产党训练的“最大成功”。
或许,这是蒋介石内心深处为中国共产党画的一幅像。
由于国民党的代表力、组织力和领导力都很弱,不仅没有在中国产生苏联那样的,在“党国体制”下实现工业化的优点,反倒是放大了苏联“党国体制”的缺点。比如,它不愿意也不敢容纳其他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按理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是个机会,但国民党不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排斥了中国共产党,还排斥了属于中间力量的其他政党,终于成为孤家寡人而失去政权。就像蒋介石曾经担忧的那样,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真的“消亡”了。
一心要移山的“愚公”,把支持自己的人搞得越来越多,把反对自己的人搞得越来越少。抗日战争前后成立的,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外,代表中间政治势力的其他政党,包括那些没有参加任何政党的民主人士,后来都选择跟中国共产党走。
一走,就走到今天。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