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湖南会同:推动数字乡村从“治”理迈向“智”理

作者:中共会同县委宣传部 来源:新湘评论网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0日 02时27分58秒 编辑:张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湖南省会同县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借助大数据科技手段,打造数字乡村治理系统,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赋能乡村治理跑出“加速度”,让乡村增“颜”提“质”,实现了乡村善治从治理向“智”理的新飞跃。

会同县地处湖南省西部、怀化市南部,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同志的故乡,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革命老区县、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258平方公里,辖8镇10乡,24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7万,其中农村人口超30万。

“会同县乡村智理云平台”由会同县委、县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委托第三方开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将治理+服务+监督功能集中在一个APP上,通过清单化+积分制+红黄蓝三色管理,党建+群建+村规民约+集体经济+爱心银行+群众参入,实现“互联网+N”,会同县上百个行政村上线率达71%,有效的解决了乡村治理中“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这三个问题,这是会同县乡村“智慧治理”和数字乡村建设的一个新的突破和创新,该经验得到各级主流媒体的推介。

2月25日,会同县堡子镇黄旗村和上坊村举行乡村“智理”平台积分物资兑换、积分集体经济分红和积分个人(集体)金融贷款发放仪式。同时本次活动中,个人利用积分信用金融贷款高达30万。该镇2022年度被评为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数字赋能乡风文明——“易俗”

会同县一方面让“积分”深度嵌入乡村治理,充分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同时村干部利用“会同县乡村智理云平台”在线上开“屋场会”,将村级会议搬到线上,让村里和在外发展的村民都有机会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与投票。另一方面,村民广泛参与乡村治理,村民“加戏”,村干部就能“减负”,村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规划,有利于乡村振兴,此外,村民之间,乡村之间,同榜“打擂”可以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形成良性竞争互动,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一是清单制。通过将人口生育、应征入伍、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抗洪抢险、抗旱救灾、森林防灭火、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好人好事等均纳入清单内容。同时,增加了对村级事务实行积分考评管理,通过登记、审核、公示、讲评、奖惩等各个环节,使得村里大小事务都能通过积分制得到有效处理、生动体现,村民根据积分多少参与村级集体收入分红,从而有效地组织引导村民参与村庄建设、产业培育、文明创建等各项事务,工作中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较好地促进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

二是三色制。将奖优罚劣作为结果运用,创建红、黄、绿三色管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条例。对清单内的每一种行为给予量化赋能,实行加分减分,按红色、黄色、绿色三色进行管理。在“三色制”中,个人积分负50分亮红牌,负1至49分亮黄牌,不负分则为绿牌。积分情况和正负面行为表现会被列入个人与家庭的诚信档案,诚信结果用于村干部选举、两代表一委员政审、银行授信贷款、应征入伍和公益性岗位就业等。而“会同县乡村智理云平台”的“红黑榜”面向所有村民,既有同组排名、同村排名还有全县排名,随时可看到动态变化,其中诚信度为绿色的又按5A的标准对其等级、信用度进行分层分级。

三是积分制。通过小程序村民自己申报,干部审核,并通过平台向所有村民公示,接受其他村民的匿名监督,其他村民可以投诉,本人也可以申诉。某种程度上,为村民自治提供了科技工具。村民们可以上传自家“文明庭院”布置情况等,随时进行线上展示和比拼获得积分,党员干部根据积分管理考核,每个月村民可根据自己的积分情况向“爱心银行”提出兑换需求,“爱心银行”据此进行采购。“小积分”激发了主体活力,实现了基层治理与村级发展的互促互进,赋予了乡村社会治理新动能。除了激励或“倒逼”村民响应乡村治理外,村民之间、乡村之间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村民在朴素情感驱动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负面约束促进了林长、河长、田长、路长制等工作的落实,减少了越级访、群体访、无理缠访闹访、不遵纪守法等行为的发生;通过加减分促进了疫情防控、崇德向善、重孝尚贤等工作的开展,同时限制了红白喜事、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通过积分集体经济分红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级产业发展上来;通过民生政策享受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通过积分结果运用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实现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

四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线下线上一体化”。在平台中设置文明实践专栏,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文明评比等获得积分,可以在爱心超市兑现相应物资,也可通过“乡村智理平台”实现网上点单,量化志愿服务,进一步推动了移风易俗,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数字赋能助力乡村事务——“易办”

会同县推动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智慧大脑”,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事务、环境保护、便民服务中。

一是政府超级服务码。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通过数字技术简化公共服务办事流程,实现“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一网统管”,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高频办理事项实现可直接在手机上进行操作办理或申请代办服务甚至上门服务,真正方便群众办事,切实打通了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痛点,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二是矛盾纠纷调解110。党员干部、村级调解员在网上随喊随应、随叫随到,确保把矛盾纠纷处置在萌芽阶段,形成党委领导、政法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访源、警源、诉源“三源”共治大格局。全县信访总量大幅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2022年被评为“湖南省信访工作三无县”“湖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三是基层治理三个小组长。即推行党员小组长、统战小组长、监督小组长服务群众工作制度。以“三个小组长”为基层治理的工作抓手,以你有事就喊我为工作载体,帮助老百姓及时化解各类急难愁盼问题。

数字赋能助力乡村金融——“易贷”

会同县建立诚信+金融+产业机制,平台将村民积分联接商业银行贷款评价指标体系,把红、黄、绿三色制结果与村民的诚信度进行关联,将积分转化为金融贷款诚信度,对个人、农村经济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最高额度分别可达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真正让积分成为村民的担保依据之一,实实在在“变现”,目前,各商业银行已贷出720余万元,助力村民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数字赋能助力乡村发展——“易兴”

一是农旅“联姻”,硕果累累。通过数字赋能带动当地的生态旅游业、产业链和特色农副产品的发展。通过举办“油菜花节”“黑米饭节”等活动,大大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预计今年旅客同比增长200%,线上线下销售上亿元。

二是电商销售,链上增值。打造堡子柴火月饼过亿元产业,采取“电商+文旅+节庆+产业+传播+区域集会”方式,结合境内茶叶、茶园、荷花、葡萄及高椅、沙溪等乡镇特色产业,举办电商直播大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

三是数商兴农,青年有为。近年来,会同县积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公路四通八达、快递物流迅速便捷、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如今会同县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不少在外的青年大学生和青年创业展业人员利用互联网数字化这个时代契机,返乡回乡创业,争当乡村致富带头人,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湖南省会同县通过数字赋能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乡村服务、乡村金融,在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推进了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优化乡村数字服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互联网+”治理体系,会同数字乡村正从治理迈向“智理”。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