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新媒体服务全民健康应把握“四度”

作者:杨子萱 来源:2023年第7期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03日 11时22分20秒 编辑:陈家琦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统筹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攻关,积聚各方力量提升生命健康科技水平。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服务,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以新媒体为平台载体的健康传播,涵盖健康知识科普、健康资讯交流、远程医疗服务等诸多领域,相较于传统的健康传播方式,在普及医疗健康知识、提升人民健康素养、改善公共健康状况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使新媒体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康,应着力握把好“四度”,即广度、深度、温度、尺度。

把握好“广度”。健康传播具有天然的公共性和公益性,但新媒体健康传播中的“数字鸿沟”现象,一定程度限制了受众范围。比如,由于年龄、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一些群体无法获得新媒体的使用机会和使用能力。一些新媒体在健康传播实践中,忽视了特殊群体的诉求,从而造成不同群体之间获取、辨别和利用健康知识方面的差距。只有深刻认识新媒体健康传播的公共性、大众性、全民性,通过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解决特殊群体使用新媒体的实际问题,才能减少因技术门槛而导致的传播范围窄、覆盖人群少等问题。可考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针对用户的个人特征或病患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传播;建立“反信息茧房”机制,避免产生用户接受信息固定化、单一化的问题。

把握好“深度”。新媒体健康传播的内容,不少是商业机构、个人自媒体生产的,这类信息往往缺乏可靠的依据、明确的来源,容易冲淡专业观点,引起偏听误信。因此,新媒体平台应当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内容建设,以科学、专业、真实的高质量内容,让广大受众获取权威的信息、掌握可靠的知识。可考虑邀请专业人员入驻新媒体平台,为其开通更多权限,更大程度上便利权威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根据受众关注的健康话题,及时与传统媒体形成沟通互动机制,生产出更多权威内容信息,及时分发各大平台,满足受众健康信息需求,提升大众健康传播质量。

把握好“温度”。健康传播涉及医学、药学、生物学等专业知识,但太过高深的专业知识,往往显得生硬、冰冷、晦涩,对一般受众具有相当的阅读障碍。这就要求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注重语言表达的艺术,做好专业知识的“转译”,将专业化内容转化为易于理解与接受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受众在获得健康信息的同时,获得情感支持与心理满足,从而提高自我的健康效能感。同时,应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优势,更多倾听公众声音,积极拓展沟通渠道,着力增强有效交流。比如,可以发起受众对相关健康话题的讨论,使其在深度参与健康传播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从而增加受众对新媒体的认可度、黏合度。

把握好“尺度”。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新媒体健康传播事关人的生命健康,更应当注意把握好政策、法律、法规的尺度,严守底线、不踩红线。在媒体层面,要杜绝夸大式、虚假式、臆想式宣传,避免污染信息环境、混淆受众视听,导致公众频繁陷入健康误区;在社会层面,优化网络健康信息的质量、营造良性的健康信息环境,需要社会力量与专业力量的介入与推动,合力强化精准健康信息的供给,创新精准健康信息的传播;在个体层面,需要强调个体甄别、求证与纠正伪健康信息的责任与能力,在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个体的媒介素养与健康素养。举各方之力,积极维护新媒体健康传播的公信力,切实提升新媒体健康传播的实效性,促进其在中国健康事业中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