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行军途中吃顿饭的工夫,毛泽东做了一次重要调查

作者:张婷婷 来源:“指点”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23日 09时11分49秒 编辑:张米

图片


行军途中吃顿饭的工夫,毛泽东做了一次重要调查

——“重温经典学调研”系列④


路过一个地方,吃了顿饭,对大多数人来说,太过平常。而能利用这个机会留心搞调查就少了,能搞出重要的调查就更少了。

毛泽东就利用吃顿饭的机会做了一次重要的调查——《木口村调查》。这是毛泽东在1930年11月21日,途经江西省吉水县一个叫木口的小村子时所做的专题调查,目的是了解“村政府委员的成分及本村所杀反动分子的成分”。这篇调查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实、简洁,数据翔实、细致,针对性强,思考的问题意义重大。

“不放过吃顿饭搞调查的机会”

木口村是吉水县一个风景优美的自然村。村子四周群山簇拥,乌江河绕村而过流入赣江。“赣水那边红一角”,90多年前,吉水县是一片红色热土,土地革命如火如荼,毛泽东、朱德、黄公略、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在吉水从事革命活动。

当时的情况是,11月18日红军放弃吉安。19日毛泽东和古柏、谢唯俊二同志从吉安往永丰之藤田,会合红军主力。21日从吉水县水南镇走山路去白沙,在木口村彭家祠吃午饭。毛泽东抓紧午饭前后的时间,托人找来该村干部,在彭家祠开调查会,调查了该村土地革命斗争的组织、村政府委员的成份和平分土地以及该村所杀反动分子的情况。

对这个小村子,毛泽东记录了相关情况并逐一分析了村政府办事人员的成分、劳动力及经济社会情况:“吉水县水南区第八乡所属之木口村。全村二百人。全村劳动力的壮丁四十六人,都编入了赤卫队。村政府设在祠堂里。” “村政府九个办事人:主席、秘书、土地委员、社会保险委员、赤卫委员、粮食委员、裁判委员、妇女委员、青年委员。” “以上七个村政府办事人,小地主一个,中农三个,贫农三个,其中中农都是分进土地的。”

图片

调查中,毛泽东对每个人家中几口人吃饭,田产多少,家族经济收入怎样,分田情况,家中粮食够不够吃,个人习性都作了详细调查。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广大贫困农民分得了土地,真心拥护共产党,成为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土地政策存在着打击中农和富农,没收一切土地的“左”的倾向,也存在着不开展分田斗争的右倾错误,不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由此,毛泽东的这次《木口村调查》极具现实意义。

在这篇调查报告中,毛泽东详细调查了“本村共杀了七个反动派”的情况。“本村共杀了七个反动派:彭家光、彭家善、彭家俊、彭培均、彭昌隆、彭昌禧、温志贵。” “以上杀掉的七个反动分子,小地主富农各三人,流氓一人。”从中,可以得知,当时农民虽然知道土地革命,但并没有理解到位,对于地主及富农只是一味地打倒。了解真实情况后,毛泽东得出了结论:“中农在平分土地中不但无所失而且有所得,富农小地主则在农民的激烈斗争中便要走到反革命阵营中去的。”但也提出疑问,这7个人是否每人都应该杀, 却是问题。

通过调查,毛泽东发现在对待富农、小地主、中农问题上存在“左”的错误倾向,在对待地主阶级的政策上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问题,并用阶级的观点对革命队伍中的动摇者进行了剖析,同时也对苏区政府镇反扩大化做法进行了深刻反思。

当月毛泽东在吉安连续作了五次调查

中国现代史有一个时间段值得一说:毛泽东在1930年。

这一年,发生了“中原大战”,红军九打吉安,一打赣州,打下长沙,第一次反“围剿”。

这一年,还是毛泽东早期革命的“调查年”。他进行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一系列著名调查研究。1930年11月,仅一个月时间,他就在吉安农村连续做了五次社会调查,积累了许多内容丰富、生动、深刻的调查材料。

1930年10月30日,红军前敌委员会在新余罗坊,决定以“诱敌深入”的方针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罗坊会议结束,毛泽东返回吉安部署红军撤退转移,途中在吉安的东塘、大桥、李家坊、西逸亭和木口五个村做了五次社会调查。

11月7日,毛泽东身着便装,来到吉水同水区第十五乡东塘村(今枫江坪州东塘村)苏维埃政府驻地老众厅。毛泽东连夜召集该村平民学校教员胡德顺和其他村干部,在“老众厅”前栋开座谈会,了解该村人口、户数、土地分配和家庭副业、群众生活等情况,并写下了《东塘调查》。

11月8日上午10时,毛泽东从东塘来到吉水金滩区第九乡的大桥村(今黄桥镇大桥村),和村主席杨修恩及部分群众亲切拉起家常。随后,还托人找到这个乡的干部召开座谈会,调查了土地分配情况、农民经济情况、金滩区征兵情况,向干部与群众宣传扩红支援前线的意义。由于随身带的纸张不够,他便掏出烟盒,在这个小小烟盒纸一一详细记下来,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写下了《大桥调查》。

同在这一天下午,毛泽东还马不停蹄在李家坊和西逸亭村作了专题社会调查。在李家坊,毛泽东着重调查了村政府和乡政府的行政范围、机构设置、经费来源以及工作人员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了解“这些地方的村乡两级苏维埃在土地斗争中的组织和活动情形”。毛泽东说,“在这次调查前,我对于那些情形的观念是模糊的”,调查后发现,“哪晓得实际情形完全两样!”在西逸亭村,毛泽东重点调查了土地分配情况,通过调查,毛泽东发现“以村委单位分配土地的严重性”,认为利于富农不利于贫农的以村为单位的土地分配方法“是应该改变的”。

接下来1930年11月21日便做了前文所提的《木口村调查》。这五次调查是随机的,也是富有成效的,其调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关于农村当前土地分配情况;二是关于村乡两级苏维埃政府在土地斗争中的组织和活动形式;三是关于对待富农、小地主、中农的政策等。这在当时,为党和红军了解农村和城镇的情况,研究革命斗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和重要依据,而且为后人研究中国农村和城镇的经济、政治和各种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

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所倡导的科学工作方法,是他一生所极力推崇的思想方法。

正确的道路深埋在国情的土壤之中,要把它找出来,必须拿起调查研究这把“锄头”。毛泽东强调,做好调查研究,要“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实际的决策,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坐在房子里想象的东西,和看到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绝不是具体的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

因此,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考问题、作决策,都把调查研究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提出了很多适合中国实际的好思路、好方法、好举措。他经常亲身、亲临、亲为,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获取基层“万千气象”的“一手资料”。他还做到与人民群众惺惺相惜,“要和群众做朋友,而不是去做侦探”。

调查研究是为了看清全貌,发现真相、解析真相,了解真实的国情社情、民心民意,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在矛盾中抽丝剥茧、理清思路、找到最优解的过程。因此,在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下,毛泽东所做的一系列调查研究,涉及社会、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实际上都与当时的革命形势密切相关,且都有一个核心指向,即发动和领导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倒国内外反动势力,争取革命的胜利。

木口村调查,虽然已经过去90多年了,但其调查方法和艺术以及深入细致的调查作风和态度,在大兴调查研究的今天尤具借鉴意义。我们要从木口村这次调查中汲取精神养分,汲取群众智慧,让调查成为我们进行科学决策的源头活水。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