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先行”铺就新型城镇化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被誉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只有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的定位,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城乡、城市间高效联通和高质量发展,才能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把新型城镇化的现实要求贯穿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就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城乡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的服务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一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立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特点,适度超前推进区域交通建设,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和小批量、快速化货运需求。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在完善交通“主动脉”的同时,统筹推动农村公路等“微循环”建设,促进城乡区域要素自由流动,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让新型城镇留得住乡愁,容得下梦想,能抚慰当下,可通达远方。二是坚持以提高质量为导向。以高品质出行和解决“最后一公里”为导向,着力构建高品质快速交通网、高效率普速设施网、广覆盖基础服务网,逐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交通运输供给结构性矛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温暖舒适的交通运输服务,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生动注脚。三是坚持以统筹发展为目标。通过布设广泛、联通高效的交通设施,支持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的卫星城。畅通县城对外连接通道,提高与周边城市、乡村的互联互通水平,有效发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过渡和缓冲作用,推动现代化基础设施向乡村覆盖延伸,让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色更足,景色更美。
以不断完善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服务新型城镇化。只有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和群众出行需求,才能为推动新型城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规划引领。统筹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优化顶层设计,立足县域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等,推动交通项目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等项目一体规划建设。
扩大供给。统筹研究高铁、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等干线运输对县城的辐射带动效应,优化存量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运输结构稳定性与灵活性并举,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打下良好的交通基础。
创新驱动。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春运、小长假、疫情多点散发等特殊时点的人口、货物流量流向开展相对精准分析、科学预测,合理安排城乡交通运输供给。持续巩固低空改革成果,以县域为载体,积极推动通用航空及相关产业发展。
守住安全。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交通安全治理常态化、精细化、现代化。针对高速公路限速、农村公路安防设施维护、极端天气对水运、民航运输的影响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交通安全相关问题,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制度措施,为新型城镇化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倡导绿色。珍惜县城所具有的生态环境优势,不走大城市过度建设开发的老路子,优化交通线位布局、站场设置,促进土地、能源集约节约利用。鼓励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断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以交通运输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换通道。
(作者单位: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