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护苗”“剑网”“净网”“清朗”等网络专项治理行动的有序开展,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格局正逐步形成。毋庸置疑,建立健全符合互联网发展态势和舆论传播规律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既是统筹国家安全、提高治理效能的关键,也是匡正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良好网络生态的引导机制。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的关键是引导机制的不断完善与有效运转。一方面,建立健全党对网络综合治理的领导机制。领导是网络舆论引导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党管媒体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纳入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在网络传播方式、渠道和途径发生深刻变化的不确定性社会,要规避“舆论飞地”“舆论特区”等现象,就必须坚持党对网络舆论工作的全面领导,既要加强党对公共场域网络舆论的领导,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对自媒体网络舆论场的领导。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的导向机制。导向是网络舆论引导的关键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任何网络舆论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向。既要主动适应网络舆论分众化、个性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又要建立健全官方网络舆论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回应民众关切的网络舆论,同时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敢于“亮剑”,将网络舆论导向符合事实的正确方向。
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的协同机制。网络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网络舆论信息的挖掘整理、分析研判、评估反馈等诸多环节,需要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政策壁垒”“信息壁垒”,加强多元主体间的协同与联动。一是建立健全政府横向间的协同机制,构建网络综合治理的框架。建立健全政府横向部门间网络舆论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对网络舆论大数据信息的共享,推动政府横向部门间协同治理网络舆论的格局。二是建立健全政府纵向间的协同机制,压实网络综合治理的责任。网络综合治理责任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横向协同,还需要纵向传导,推动网络综合治理责任从主要领导向班子成员传导,从市县向乡镇(街道)传导,再向村(社区)扩展延伸。三是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协同机制,形成网络综合治理的合力。既要树立“人人有责”的主体责任意识,汇聚政府、社会和市场、公众等各方力量,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综合治理的协同机制,有效实现网络舆论数据信息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共同维护、引导和运用;也要提升“人人尽责”的主体行动能力,培育和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综合治理的能力,共同维护和谐清朗的网络生态。
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在网络舆论传播和信息生产的过程中,科学的长效治理机制是关键。一是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日常工作机制。任由负面网络舆论的扩散蔓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要建立健全网络舆论预警处置、受理督办、反馈评估等日常工作机制,推动网络综合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二是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考核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网络综合治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将网络综合治理纳入党政部门绩效考核范畴。三是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离不开网络领域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在互联网领域的规定相对不够详细精准,导致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游离于法律之外,严重扰乱了网络生态。要组织制定适应于网络场域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总之,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网络舆论的“善治”需要建立健全引导机制、协同机制和长效机制,既要全方位增强网民的行动自觉,也要有意识地提高媒介的网络素养,更要坚持依法治网,让网络舆论在生产、传播、消费的过程中保持“理性”,着力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强国建设。
(作者单位分别为湖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