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周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指的是通过人文来教化天下,让社会发生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系列论述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
“两个文明”相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丰盈,也包括精神上的富有,不仅对柴米油盐酱醋茶提出更高要求,也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向往诗和远方。这就决定只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迫切要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经济与人文,好比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本就可以相融互促、相得益彰。经济奠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文提供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价值导向。二者相结合、协调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创造了新的业态。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指出:“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坚持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本质要求。共享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物质富裕上,还体现在精神富裕上,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两个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
源于对中国式现代化方向的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管总管根本的定性,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是别的政党领导的,是社会主义的、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性质、目标和方向,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以资本为中心,而是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将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核心,坚持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步增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源于对西方现代化困境的批判反思。西方现代化坚持资本至上、以财富增长为中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产生了物质主义膨胀、消费主义弥漫、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泛滥等问题,陷入了信仰缺失、精神迷失、道德沦丧、意义虚无的现代性困境。我们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对西方现代化单向度文明的超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优势。
源于对百年变局竞争大势的深刻洞察。当今世界,大国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竞争,在和平发展背景下不直接表现为军事竞争,而是体现为文化竞争。20世纪末,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达25%左右,已经超过国内的航空、重工业,成为其最大的出口产业。这是美国为维护其霸权搞的价值输出和精神征服。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长期以来我国文化软实力还不能匹配这一地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亟须“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奋力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厚植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强大的物质基础。没有发达的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缺乏自信自立的底气。我们要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厚植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正确处理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和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和国家就会是一盘散沙、不打自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思想共识、汇聚精神力量、筑牢道德根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古代先贤崇尚的物质富有、道德高尚的大同世界,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古代哲学的心物论、义利观、仓廪礼节之辩,对解决当代人类问题提供了智慧启迪。西方学者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当代表达形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标,但都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我们要统筹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高质量供给满足人民高品质需要,不断提高人的现代化水平。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