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作者:姜正君 来源:2024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1日 04时42分57秒 编辑:陈家琦

姜正君副本.png


哲学社会科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承载着新时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崇高使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明确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三大体系”是一个相互融合、彼此支撑的有机整体,其中学科体系是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必须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上聚焦发力、彰显担当。

举旗领航,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派别的根本标志。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灵魂和主体内容,必须重点建设、优先发展。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领航学科、主体学科和优势学科。二是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集群。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含6个二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所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所属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协同发展,做强集群效应。三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科专业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要通过设置和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科专业,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提供学科专业支撑。四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科学设计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社会生活中讲好“大思政课”。

统筹谋划,构建高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等诸多学科,必须优化学科设置和布局,加强基础学科,锻造优势重点学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扶持冷门学科,推动形成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一是优化学科发展布局,打造健全厚实的基础学科。基础学科是原始创新的先声、国家创新的源泉。要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优化学科布局,重点建设一批探索客观规律、推动理论繁荣、增强原始创新的基础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尤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等一批“马”字号和“党”字号基础理论学科,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构建优势突出的重点学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需求,引导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结构,调整淘汰一批缺乏特色、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设置的学科点。统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一流学科建设,持续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做大做强学科高原,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努力建成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艺术学等。三是面向科技创新前沿,前瞻性布局新兴交叉学科。紧盯科技创新前沿,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文理交叉,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系统学科、横断学科,构建量化社会学、量化历史、数字考古学、计算传播学、计算政治学、科技金融学、空间计量技术与经济学等文理交叉学科群,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学科支持。四是传承弘扬中华文脉,大力扶持发展“冷门绝学”。冷门绝学看上去用处不大,但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甲骨学、简牍学、敦煌学、古文字学、濒危语言(方言)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历史研究(藏学、蒙古学、西夏学等)、特色地域文化研究、传统文献和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均属于冷门绝学的范围。要实施冷门特色学科扶持计划、冷门濒危学科抢救保护计划,确保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后继有人。

夯基固本,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多维度支撑。学科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牵涉到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研究力量等,还关联到教材体系、平台体系、评价体系等,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做到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一是抓好学科教材体系建设。教材体系与学科体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建设就没有后劲。”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教材建设的每个环节,教材内容要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充分反映本学科专业领域最新进展,构建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二是抓好学科平台体系建设。学科平台可以提高学科教研的效率和质量,是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发挥各类基础研究创新基地和平台的作用。支持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发挥国家级重点学术研究机构的创新支撑作用。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支持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建设前沿性、文理交叉、多学科融合创新平台,培养一批跨领域、跨学科、跨单位的教学科研团队。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三是抓好学科评价体系建设。学科评估是学科建设管理的指挥棒,事关学科建设发展的方向。要建立导向鲜明、符合规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科评价体系。科学设置学科考评指标,从学科布局、学科发展、研究力量、平台支撑、教材建设、育人水平等关键指标全面评价学科建设水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以“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基本方法。坚决破除“五唯”顽疾,借鉴国外经验,强化中国标准,构建中国特色评价体系。(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