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之大者” 勇挑“责任大梁”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13年10月、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都曾嘱托“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再次嘱托“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全省粮储系统要强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政治自觉、使命担当,勇挑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大梁”,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粮储力量。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尽管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高达1.39万亿斤,粮食生产“二十连丰”;湖南粮食产量也达613.6亿斤,连续四年保持600亿斤以上,但“仍然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2023年我国粮食进口仍达1.6亿吨,同比增长11.7%;湖南每年也仍外调约800万吨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粮食供给仍是紧平衡,且受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生产能力、国际形势等因素制约,“紧平衡很可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因此,“在粮食问题上不可能长期出现高枕无忧的局面”。我们“不能得健忘症”“轻言粮食过关”,更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可有可无”“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相反,“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要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从政治高度战略高度推动党政同责。美国里根政府的农业部长约翰·布洛克曾言,“粮食是一件武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则更为直白:“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可见,粮食并非普通商品,“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作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党政同责的落实部门,粮储部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切实履行粮安考核政治之责和首要之责;要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加强部门对接,动态掌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督促工作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对表国家考核要求,细致梳理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的漏点堵点,细分责任举措,夯实争先进位基石。
聚焦核心职能、发力主责主业,守牢“三湘粮仓”管好“大国储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宁可多生产些、多储备一些。”“要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设,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调节作用。”这为我们守牢“三湘粮仓”管好“大国储备”,提供了基本遵循。一是着力化解“卖粮难”与“收粮难”矛盾。开展订单收购、预约收购、上门收购和临储收购,更好满足粮农售粮需求,守牢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鼓励支持粮油企业通过自有基地、订单种植等形式,打造极具规模且稳定的优质粮源收购基地,提升收储效能,解决“收粮难”问题。二是抓实粮油保供稳市,增强供给“时”与“效”。树牢“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的底线思维,完善粮食应急网络体系,加快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和粮食物流关键节点建设,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确保百姓“用粮用油买得到”;持续抓好粮食质量安全溯源,深入开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行动,健全粮食购销联合执法协调机制,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杜绝不合格粮食跨区域流通现象,守住“不合格粮食不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底线,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三是稳步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优化省储粮布局,抓好集中承储设施项目建设,完善省储粮代储及保管、利息费用和轮换费用补贴办法;加快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强低温绿色储粮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粮食储存能力;开展“全省储备粮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出台优质稻储备、成品粮管理等制度办法,提升地方储备粮储备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规范省级食糖、救灾、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加强食糖等储备物资市场供应和需求监测分析,协调修订完善救灾物资使用管理联动机制,确保各类储备物资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粮食强省建设步伐。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农民挑上“金扁担”。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培育发展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强省建设步入快车道。一是持续发力种业创新,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子是农业之“芯”。湖南“杂交水稻供种量占全国1/3以上,辣椒种子占全国1/4,畜禽供种量占全国1/10”,但种业“大而不强”。要以岳麓山实验室为依托,“生物技术+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打造智慧育种大数据平台,构建生物育种数据模型,培育消费者青睐的粮食品种,打造世界“种谷”。二是加快粮食产业补链延链,构建全产业链格局。要通过标准引领和大数据应用,加强“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协同配合,实现全产业链整体提质;要藏粮于地,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好高标准农田,筑牢粮食产业发展根基;要藏粮于技,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改良、着力提升耕地产能,同时紧扣老百姓食物结构变化,围绕主食产业化、精深加工和副产物循环利用,做强粮食加工产业链,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统筹推进“六大提升”行动,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粮食全链条生产装备标准化应用,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三是推动粮食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提升粮食产业综合效益。鼓励支持粮食企业整合资源,加快市场共闯、研发共投、技术共享、渠道共有步伐,重点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行业带动力的行业航母;发挥长沙工程机械装备产业集群比较优势,推动工程机械装备产业向粮食机械装备产业拓展延伸,提升粮食机械装备、粮食仓储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打造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产学研创新团队,加强粮食产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提升行业竞争实力。
(作者系湖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