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夯实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战略支点

作者:黄东红 来源:2024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4日 05时16分39秒 编辑:陈家琦

黄东红副本.png


长株潭一体化是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推进的重大战略。进入新时代,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迎来了新的重大战略机遇。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高位谋划、系统推进,2023年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为核心,引领带动“一核两副三带四区”联动发展,全面激发区域发展潜力活力,赋予了长株潭一体化新使命、新内涵、新要求。省发改委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四大行动”,加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在新起点上取得更大实效。

以产业一体化为核心,加快构建“对内互济、对外抱团”的协作格局。对内,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配套融合,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支持硬质材料及工具、先进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品钢材等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北斗产业和通航产业,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引领,加快构建与优势特色产业相匹配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全力推进“4+4科创工程”,高质量建设湘江科学城,提质升级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放大“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对外,完善“八个一”的产业协同推进机制,依托长株潭园区发展联盟,加快制定一体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统一开展招商引资、经贸合作,以统一品牌优势打造聚集要素资源的“强磁场”。三市联合争取国家重大战略、平台、项目布局落地,争创国家承接产业转移战略腹地、全国数字经济集聚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试验区等。

以服务同城化为重点,积极建立“能通则通、能统则统”的空间网络。围绕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按照“能通则通”的原则,聚焦轨道上的长株潭、“十二纵十横”融城干道、“一主两支”水运通道,进一步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加快构建联环成网的综合交通体系和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围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按照“能统则统”的原则,聚焦优质教育资源延伸覆盖、产教融合、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布局、政务服务“跨市通办、一网通办”等,集中力量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加快构建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以“绿心”保值增值为目标,着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影响”的绿色标杆。坚定不移抓好“绿心”地区生态保护,稳步推进“绿心”保护条例修订和“绿心”总规优化调整,在确保保护初衷不变、面积规模不减、生态品质提升、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探索“绿心”地区适度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工程、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项目、平台等,更好体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生态价值提升行动,按照美丽“绿心”的目标,全面推进美丽河湖、美丽乡村、美丽城市等示范样板建设,在长沙兴马洲、株洲古桑洲、湘潭七星村等特色区块,探索生态修复、污染地块治理、生态兴村等新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高标准建设“绿心”中央公园,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利用EOD、“平急两用”等政策,抓紧落地长沙奥体中心公园、花卉园艺博览园、国际峰会中心以及神农百草园等首开区重大项目,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群生态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湖湘特色、国内领先、世界影响的都市圈公共会客厅。

以区域协调共进为抓手,加快形成“协调联动、互促共进”的生动局面。强化长株潭“一核”的引领带动,加强长株潭与各市州协同发展,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破解“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合作难题,加快推进雨花经开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长沙·花垣十八洞产业园、天邵新经济创新产业园、雨溆工业园等“飞地园区”建设。强化“两副”支撑,推进长株潭衡岳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发力,支持长株潭衡阳输变电装备产业协同发展,争创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岳阳现代石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产品本地配套率和消化率,持续壮大“油头化身材料尾”产业集群。加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长株潭的战略协同,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长株潭与岳阳虞公港、城陵矶港以及其他河湖港口协同发展,提升洞庭湖港口枢纽能级和长株潭江海直达能力。依托湘雅医院、“四大名校”等长株潭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支援湘西地区教育、医疗事业发展。

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深入推进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集中实施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资源环境等要素改革,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系统集成改革创新,加快临园、临江、临港融城片区建设,探索建立未来产业集聚区,破除束缚一体化发展的思维定式和行政壁垒障碍,探索推动片区内基础设施同建、居民待遇同享。构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加快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好用好长沙国际航空货运、中欧班列、岳阳江海联运、株洲湘粤非铁海联运、怀化东盟货运等五大国际物流通道,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

(作者系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