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排头兵
——湖南加速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纪实

作者:孟姣燕 田馥蓉 来源:2024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4日 05时28分09秒 编辑:陈家琦

发展纪实副本.png


长株潭无疑是湖南乃至长江中游经济版图中令人艳羡的“优等生”:她以全省1/7的土地面积、22%的人口,创造了湖南40%、长江中游三省14%的经济总量。

从1997年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算起,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之路走过了27年。历史行进的脚步,走过一道道坡、爬过一道道坎,留下勃勃生机。气象一新的长株潭,向着全国重要增长极前进!


错位互补,产业打开新格局

一块普通钢板,在湘潭“出生”,运送至株洲加工成强度达到1200兆帕的全新钢板,最后来到长沙,用在臂架伸长至百米高空的工程机械设备上。看似复杂的“迁徙”,实则是产业的“合谋”。

长株潭产业基础厚实,又各有优势。长沙以专用设备和汽车制造两个千亿级集群为主导,并加持电子信息产业制胜新赛道;株洲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陶瓷等产业走在前列;湘潭电气机械、专用设备、黑色金属等领域枝繁叶茂。

产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点,更是难点。

近年来,长株潭签订三市重大产业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筛选出工程机械、航空动力、风能装备、先进储能等10个优势产业,着力构建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相互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根据产业特色和龙头企业规模,每个产业明确牵头城市、承载园区(区、县)、龙头企业及发展目标。

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市抱团冲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目前,湖南已有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4个产业集群跻身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与浙江并列全国第三。

2023年前9月,长株潭都市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4%,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长株潭数字经济占全省43%以上。


协同创新,“关键变量”动力足

株洲市石峰区轨道智谷,有一栋轨道造型的建筑,这里是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轨道交通行业唯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大楼入口,同时悬挂着几块牌子:株洲国联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中心、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会等,这些都是国创中心孵化出来的实体业务单元。

多块牌子,一个目标: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创新平台三方联动,优化产业生态,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最高端登攀。

国创中心主任李林介绍,由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等12家单位组建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开展联合研制攻关,已攻克20多项“卡脖子”技术。

平台孵化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这样的科技创新机制,在长株潭已不鲜见。

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当前,湖南加快推进“4+4科创工程”在长株潭布局建设,深化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长株潭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9个。

2023年前9月,长株潭都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264.5亿元,同比增长11.8%。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加快转化为长株潭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量。


交通互联,提速“半小时通勤圈”

长株潭城轨西环线一期载客运行;长株潭城际铁路推出定期票、计次票等新型客票产品……长株潭市民出行利好消息不断。

长株潭一体化,交通互联先行。

2023年,长株潭城轨西环线一期通车运行,湘潭进入“地铁时代”;长赣铁路开工建设,至粤港澳大湾区将增添高铁新通道……长株潭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209公里,“轨道上的长株潭”加速形成。

宁韶、江杉高速建成通车,长株潭高速公路里程达1498.5公里;8条融城干道全线贯通,“半小时通勤圈”提速。

同为“长株潭人”,关于同城化发展,长株潭市民与企业有更高需求:三市之间融城干道尚未成环成网,地铁、城铁、公交等多层次交通“零距离换乘”有待提升。

“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三年,湖南将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行动。

针对城际干道“梗阻”“断头”问题,推进完成7条50公里城际干道建设。

构建长株潭“日字型”高速公路大环线,重点推进许广茶亭互通至长沙绕城高速公路、浏阳至江背高速公路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总长达418公里。

此外,湖南还将加快建设湘江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构建长株潭岳组合港,高标准建设长沙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构建大联通大格局的基础设施网络。


直面挑战,力推要素市场化改革

眼下,湘江科学城九华片区首开区项目建设火热。

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长沙岳麓区“三区合一”改革后,全新出发的湘江新区冲破行政区划藩篱,产业要素流动共通,激活更大潜能。比如2022年,湘江新区承接38项省级权限、789项市级权限,初步建立起扁平化、大部制的高效运行机制,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稳居国家级新区第六。

很长一段时间,长株潭各自单打独斗多、抱团协作少。进入“深水区”的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改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湖南积极持续开展要素改革探索——

长株潭首个“飞地园区”长沙雨花经开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落地湘潭韶山,破解“飞地经济”规划、利益分配等难题;健全金融服务,长株潭26万家中小微企业入驻“信易贷”平台,获得金融机构授信超500亿元;探索建立长株潭高端乡情人才数据库……

要素流动,环境优化,汇聚为发展动能。如2022年长株潭“湘商回归”投资新注册企业达273家,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155亿元。

着眼新时代,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将持续向纵深拓展,这片热土又将完成怎样的答卷?

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打造长株潭空间融合形态,抓住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大力推进以要素配置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

鼙鼓催征,奋楫争流。新起点上,高质量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动力澎湃,全省上下正凝神聚力,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排头兵,不断提升湖南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权重。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