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邓元连 来源:2024年第13期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30日 05时17分50秒 编辑:陈家琦

邓元连副本.png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三农”、着眼全局,首次明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三农”工作中地位和作用,首次把“千万工程”作为典型案例写入标题,聚焦“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系统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始终重农强农的战略考量。

当前,农村发展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农业生产投资大、收益慢,天气、市场两个风险并存,农业产业发展压力大、挑战多。二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种粮效益比较低,良田抛荒和种单季稻现象比较严重。三是“乡镇管村、村管组、组管户”的行政化社会治理模式与当前农村发展不相适应,很多方面管不到也管不好。针对这些难题,我们没有避之,而是想方设法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去破解,具体做法是:从培育新业态、构建新格局、提供新支撑三个方面发力,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拓宽农业发展新空间,推动农业产业再升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培育新业态,拓宽农业发展新空间

推动“三变”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是破解农村产业发展投入难的有效途径。以茶陵县官溪村为例,该村从2018年开始,将村里闲置的土地、山林、草地、滩涂、水域、房屋等资源整合起来,统一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入股官溪洣水公司,实现集中连片经营。村民通过“直接参股+间接入股”形式直接投资市场主体或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东间接参股。通过这种方式,公司筹资1200万元,官溪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获得分红68万元,638户村民(股东)累计获得分红269.8万元。

推行“三社合一”,下好农副产品销售一盘棋。以市场经济为纽带,探索打造信用社、供销社、合作社“三社合一”升级版,着力解决农副产品销售“小散低”(规模小、分布散、效益低)问题。以茶陵县严塘镇为例,村级成立惠民服务中心,作为“三社合一”实施主体,吸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作为成员,由服务中心统一收购、包装农产品,由农业大户或公司主营和代销农副产品,实现抱团产销。此外,社员以预期农副产品量化抵押给合作社、合作社主体向信用社担保,推动实现社员小额贷款快贷快还,解决了农民想发展无资金、信用社想放贷不放心问题;供销社与各类农资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机构等42家主体机构签订“三社合一”综合服务大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强化了资源、服务、渠道共享,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坚持“三化”推进,开辟农业大县新赛道。农村耕地抛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散户耕种成本高、效益低。为解决这一问题,茶陵县坚持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方向,依托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大力推广耕种管收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机械化率,积极引导分散农户、小微农户以土地流转、全程(半程)托管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两减两提”(减人力、减成本,提效率、提产量),有效扭转了耕地撂荒现象。如茶陵县海林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累计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约4万亩,生产关系的改善不仅提升了粮食生产力,还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三化”进程。

“三业”融合,催生多元发展新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茶陵县一方面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产业,打造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集群,构建“原料基地+初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产业体系,打造长沙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湘赣边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中心。另一方面以拓展功能为重点,推动粮食作物与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农业与健康、研学、体育、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健康养老、科技教育、农业赛事竞技、乡村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特色餐饮、智慧农业、种养加工一体化特色农业产业园等新业态。


构建新格局,推动农业产业再升级

以科技赋能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紧盯“增产、提质、高效”,加快提升优良品种供给和应用水平,擦亮“种子芯片”。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施“数农融合”“农业科研校所与种业基地融合”,持续推进农村种业培育”工厂化”,聚力“科创强农”。目前,全县拥有水稻智能化集中育秧基地23家(建成8家、在建15家)。

以加工赋能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以创建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县为抓手,实施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23倍增工程,因地制宜引导村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初加工、支持重点产业主产区依托镇域打造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鼓励现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力争每个村至少新增1家小微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每个乡镇至少新增2家农副产品加工规上企业,县级至少新增3家农副产品加工投资2亿元及以上的优质企业,构建高质量农副产品加工体系。

以仓储赋能破解农产品保鲜瓶颈。聚焦农产品“丰产又丰收”,建强田间地头冷链仓储基地,科学布局中心冷库,不断完善生鲜冷库冷链体系和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目前,全县已建成田间地头冷链仓储200多个、配有中心冷库的大中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20家,冷藏能力达6万吨。


提供新支撑,打好护航农业组合拳

推动农村班子强起来。实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重点吸纳讲政治、有情怀、能组织、资源多的种粮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技术员等进入基层党组织班子。实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计划和干部专业赋能工程,着力加强“支村”两委奉献力、致富力、带动力“三力”建设。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进一步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活力。

推动农业能人多起来。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高质量发展为目的,畅通体制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政策引导合作社负责人、农技专家专干、本土能工巧匠、返乡创业人员等外出考察学习和专业培训,着重培养一批“新农村建设管理牛人”“种养加工乡土技术牛人”“品牌营销牛人”。

推动惠农政策实起来。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稳妥推行“种养产业需求侧奖补”改革,将奖补资金从供给侧向需求侧倾斜。聚焦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的“钱袋子”、农村集体“三资”的“家底子”、农业耕地保护的“命根子”、涉农项目资金审批分配的“印把子”,扎实开展“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坚决惩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

(作者系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茶陵县委书记)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