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并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这就为红色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造出无限机遇。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用好用活湖南红色资源,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丰沛文化滋养。
以科技赋能资源整合,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南是革命摇篮、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地标灿若星河,仿佛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然而不少红色资源深藏乡村,散落各地,这就要求对这些红色人文、建筑、遗址、文献、文物以及散存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作品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按照分级、分类原则进行数字整合,将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继而建成开放协同、共建共享、差异存储、运行高效的红色文化资源系统大模型、大数据库。同时,对一些已经消失或损坏的红色遗迹、文物等,要充分运用AI、全息拍摄、数字化采集、三维模型建构等数字技术进行复原再现、虚拟修复、分类存储,切实把红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打造成为链接线上线下、沟通过去现在未来、持续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宝库。目前湖南正大力实施文物数字化工程,建设“湖南省文物动态数据资源库”,湖南博物院现已完成高清藏品数字采集图片近10万张,三维模型约1500个;线上藏品数据库发布藏品信息62722条;发布360全景数字展厅36个,专题数字展71个。同时编制了“数字博物馆”建设方案,已构建以数据采集、管理、展示、传播、利用和创意开发的文物数据要素传承利用全链条,正在探索建立文物数据采集加工的地方标准,构建文物数据资源的全体系架构,促进了文化和科技双向赋能。
以科技赋能资源共享,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空间。由于历史保存条件有限等诸多原因,湖南红色资源的开发与挖掘存在着内容不全、形式单一等问题。《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指出,要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推进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要通过完善红色文物资源分级分类登记备案制度和检索制度,做到实物和电子档案同步,实现红色文物资源数据共享。要运用区块链技术开设特定范围的主题教育课程,整合全省、全国红色资源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构建党员学习网络“微空间”,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上红色课堂。要支持社会各界对红色资源深入研究,重点依托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增加红色文化类科研课题立项,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底蕴,培育一批熟知历史、通晓人文、精于表达的革命文化研究大家大师,构筑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传播高地。进一步提升红色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助推红色文物资源的管理、修复、研究等一系列整体性保护工作。例如,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开展湖湘珍贵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运用三维全息、体感互动等技术,实现革命文物物质形态与数字形态的融合融通,推动打造共建共享、互通有无,向公众无门槛开放的红色文化资源网络阵地。
以科技赋能资源利用,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传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湖南省“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努力传承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如今人民群众更加注重文化产品的内在品质与情感认同,更加追求数字图像的视觉冲击与感官体验。在红色场馆的展陈、管理、宣教等方面要不断探索智慧化、智能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VR/AR、元宇宙等数字科技和传媒手段,使展览活态化、立体化、大众化,扩大其可观感和受众面。如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采用文物三维扫描与数字化拼接的方式,让穿越千年的三星堆文物被科技“唤醒”,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三星堆人的服饰、发式、冠式、饮食、自然生活环境。贵州“红飘带”数字体验馆,通过全维度影画场馆、机械运动座椅系统、飞行屏与舞美帷幕矩阵、全息影像和历史场景与人物数字化再现等技术手段,展示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和会议过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另一方面要推动红色场馆智慧管理,助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智慧博物馆以人为核心,集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思维于一体,全面提升博物馆文化传播、智能教育、精准服务、集成管理等实效,向社会公众提供菜单式、定制化、自动化、信息化等高效服务。智慧化能更有效地发挥博物馆在资源优化整合、共享复用、实时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功能。应用AI、ChatGPT等技术开展个性化讲解定制,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的高效能讲解传播,推动红色文化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以科技赋能资源转化,催生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突出“一盘棋”思路,强化红色、绿色、古色互融,构建多部门联动和资源共享机制,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红色文化价值较高的开发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和品牌,形成布局合理的红色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体系。要充分挖掘重要红色人物、文物的精神内涵,因地制宜开发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各具特色的线上线下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与红色文旅深度融合,对省内红色线路、展馆等完成“点、线、面”智联智通的数字化呈现,打造“可见、可听、可动”的湖南红色数字地图,让红色资源库成为“圈粉无数”的红色文旅导航库。例如,湖南“又湘游”一码游服务平台,多措深化“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形成“一核八景三走廊十二线”发展全新格局,红色旅游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新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正锚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音视频产业高地”,构建“文化+科技”产业高地,正着力打造“云、网、算”的技术底座,创新“产、学、研、用”一条链,将培养、吸引更多善于使用新技术手段的人才,推动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期待未来更多红色文化新业态在马栏山诞生。
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科技赋智;文化是软实力,科技是硬支撑。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科技赋能,增强红色文化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引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念、焕发斗志、砥砺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