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为革命浪潮兴起鼓与呼
——《学生救国报》更名《新湖南》始末

作者:岳畅 孙志强 来源:2024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1日 04时25分08秒 编辑:陈家琦

新湖南副本.png


2024年3月18日下午,前来湖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青年毛泽东曾学习和工作过的湖南第一师范,重点了解学校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的情况。事实上,长沙不少高校的红色文化资源都与毛泽东有着渊源。如果翻开中南大学校史,漫步湘雅医学院前身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所处的潮宗街56号旧址,20世纪初湘雅学子与青年毛泽东创办《学生救国报》《新湖南》和文化书社的忙碌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其中所蕴含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仍能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生动素材,更好地激发莘莘学子继承优良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走在时代前列

检视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后的历程,“每次革命运动出版工作都走在前面”。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不能遗忘20世纪初龙伯坚、李振翩、张维等19名湘雅学子创办的学生自治会会刊——《学生救国报》在动员群众、启蒙思想、呼应时代、促进革命等方面的功绩。

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诞生,不仅稳定了西方医学精英教育得以在中国扎根,而且成为了发起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平台之一,因为在寻找救国救民良方的一群先进中国人中就有敢于违抗学校校规、步入时代前列的湘雅学子。“湘雅”素以考试严格、淘汰率高著称,这得力于1916年制定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生手册》,其中第八章勒令退学条款的8条禁令是学生必守规则。然而,湘雅学子心中抑制的怒火还是在五四运动后喷发了。

1919年6月,前述19名学子不畏政府强暴和统治压力,力图发挥晚清以来“学校(学堂)、报纸(报章)、演说”乃“传播文明三利器”的力量,创办了一份设有论说、译论、要闻、演说部报告、调查部报告、交际部报告、杂录、时评、不敢忘、来函照登等栏目的湘雅学生自治会会刊——《学生救国报》,旨在发扬民气、唤醒民众。虽只出版了6月9日、12日、16日、19日等4号报纸,纸张、印刷费也由师生“减餐担任,不取报资”,但该报却成为了五四运动期间“湖南高校中最早、全国高校中较早的周双刊之一”。


宣传五四精神

1919年6月10日,湖南《大公报》曾对它这样介绍:“昨湘雅医学专科学校的学生,特组织学生救国报一种,以发扬民气,联络学生感情为宗旨。言论不涉政事……”

表面看来,该报虽有“言论不涉政事”的一再声明,但字里行间却处处流露五四精神,其不仅宣称湘雅同仁“拟将各地关于山东问题各传单汇印成册并译成西文,投稿外报,以示我国民气”,而且各号所刊之文篇篇皆涉政事,为在湖南宣传五四运动精神作出了贡献。

第一号,张孝骞节译外媒有关学生罢课的评论,认为“欲救中国之亡,中国宜自努力”。第二号,“本部调查报告”号召调查员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调查学生参与运动、到市场了解商铺售卖日货的情况,要求惩罚私自进口洋货的商人;而《国民之堕落性》则预言“倘能急起直追”,则中国改革“犹有一线之曙光”。第三号,编辑部“敬告商界”“敬告同胞”,认为中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大家都有救国的责任;而译自《北京导报》的《国民之争点》指出自山东问题发生后,从工商各界到贩夫走卒全部要求拒绝签字、惩办国贼、不得与外人缔结秘约。第四号,发表了高镜朗、龙毓莹和应元岳等聚焦爱国、讨伐卖国贼、提倡国货的3篇论说,提出应是自觉而非情感、永久而非暂时、主动而非被动的爱国,辨析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阐释个人对国家的责任,为救国救民革命浪潮的掀起进行了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


强化革命立场

出版上述4号之后,《学生救国报》更名《新湖南》杂志继续出版。更名由来,乃主编龙伯坚深受辛亥革命湖南著名人士杨守仁留日所著鼓吹革命的同名小册子影响,决心“在天心阁撞自由钟”以唤醒湖南民众。

《新湖南》前6期虽意在改造社会思想、灌输卫生知识,但所刊男女问题、遗产制度、公共卫生设施程序等文之弱点依旧是“不涉政事”以致“独木难支”,于是就有了龙伯坚盛邀毛泽东接办《新湖南》之事。当时,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已停刊,正急于寻找宣传思想主张的新阵地。于是,之后的《新湖南》通过办刊宗旨的刷新和毛泽东的撰文,革命性和战斗性得到了凸显和强化。

第七期《新湖南》刷新办刊宣言,要求同人务必遵循“批评社会、改造思想、介绍学术、讨论问题”的宗旨,认为“什么都可以牺牲”,惟宗旨“绝对不能牺牲”,以致为1919年12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1号所青睐,指出第七号《新湖南》周刊的内容已“与以前大不相同,请列位看他第七号刷新的宣言就知道的”,这就在于它延续了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的战斗精神。基于国内外和湖南的一些重大问题,毛泽东先后撰写了《社会主义是什么?无政府主义是什么?》《评新中国杂志》《哭每周评论》《工读问题》诸文,或分析,或批判,或评论,或杂感。张敬尧的暴行统治,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和封建势力的丑恶嘴脸,无不得到暴露和鞭笞,让读者觉得“这真是湖南教育史上的曙光”,进而也惹恼了张敬尧军阀政府。在出至第十一期时,《新湖南》也遭到了被查封的厄运。

激扬文字出华彩,指点江山济沧海。尽管毛泽东主编的《新湖南》只发行了4期,但扩大了湘雅医学院的全国影响,配合了北京乃至全国的五四运动,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展开建党活动

《新湖南》虽遭查封,毛泽东却未离开潮宗街56号。在斋务兼庶务主任赵鸿钧的介绍下,他租用原学校传达室及旁边两间教室等当街房子办起了“文化书社”,并在院长颜福庆办公室旁一幢房子门口挂上“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的牌子,开始了湖南的建党活动。

1920年9月9日,文化书社开业,毛泽东任特别交涉员,经营图书、杂志和日报,引进《新青年》《新潮》《劳动界》《新生活》等报刊,销售《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书刊,旨在宣传马克思主义。11月,接受陈独秀、李达关于在湖南筹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委托,即以文化书社为联系地址,就建党问题与蔡和森等多次通信。12月,与何叔衡等6人于文化书社在建党文件上签名,湖南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1921年1月1—3日,组织新民学会会员在此举行意在“创建一个布尔什维克党”的新年会议,可视为湖南建党的“热身”活动。6月,李达的一封邀请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派两人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信件寄到这里,遂与何叔衡于29日乘着暮色在湘江轮渡码头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小火轮。不久,中共一大在上海、浙江嘉兴召开。

新的革命浪潮,就在这间逼仄的文化书社生发,顺着滔滔湘江,奔涌华夏大地。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