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利用红色资源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

作者:张征澜 来源:2024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1日 04时55分38秒 编辑:陈家琦

张征澜.png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现场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把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能让学生空间上更贴近,情感上也更亲近,从而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用好“红色史料”开展案例式教学,实现从“讲理论”到“看实例”。思政理论课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机械生硬,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吸收。如果运用现有史实,将其作为案例与思政理论有机融合,通过案例阐释理论,寓“理”于“例”,把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理论教学既有“新时代味”,又有“历史感”,既有“活的理论”,又有“活的教材”。

精选“红色场景”开展体验式教学,实现从“有意义”到“有境界”。地方红色资源特别是具体场景为地方高校开展体验式教学提供了重要条件。要主动就近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打造精品教学场景,建设一批思政实践教学课堂,达到使新时代学生“有境界”的良好思政效果。一方面,可以精心策划一些主题鲜明的研学体验线路,就近将红色文化资源采取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追寻红色足迹锤炼思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四个一”的体验课,即敬献一次花篮、听一个初心故事、观看一部专题片、走进一次纪念馆,拉近学生与红色年代的距离,以“感受”促“教”,以“感动”促“学”。

创设“红色主题”开展专题式教学,实现从“一锅煮”到“分餐制”。开展思政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口味”,量身定制,不能“一锅煮”“一刀切”,也不能“左右一个样”“上下一般粗”。可以从“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发力,供需结合,采取个别走访、集中座谈的形式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推动思政教育更加符合大学生成长要求、契合大学生素质提升需要。通过这样“分餐制”的主题教育,量身定制安排教育内容,深入浅出、润物无声、逐步消化,使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产生良好效果。

聚焦“红色力量”开展合作式教学,实现从“独角戏”到“大合唱”。广泛开展多元深层合作,通过共建共享把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是共建思政教育基地。立足本校,建立具有区域典型性的地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二是共享红色教育课程。合力围绕湖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思政课程和思政资源库,互通有无,共享这些成果。三是共研红色文化课题。加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研究,形成系统的文字、图片、音像等教学资源,让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思政教学。四是共上云端。大胆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研究开发多种形式的情景再现与融入互动体验项目,增强教育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可感知性。

(作者系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