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不能让老年人“掉队”
移动支付、线上点单、扫码乘车……当数字化科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深度融合,互联网变得和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人们享受数字时代方便快捷的一切时,有一批跟不上脚步的老年人悄然掉了队,被落在了原地,数字鸿沟也随之加剧。202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
不能因为“大部分人都会”而想当然地忽略少数人的感受,数字时代下的人文关怀,是对“掉队者”们最好的尊重。如何坐公交车、如何坐地铁、如何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对许多老年人来说却是个难题。近日爆火的抖音博主“打工仔小张”就是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指导那些茫然无措的网友们该如何度过这样那样的人生第一次。因为视频内容细致易懂,很多网友都将视频转给了自己的父母。面对“这样的内容还需要科普吗”质疑的声音时,打工仔小张表示,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生活在城市里,从小就有坐高铁和飞机的机会。她的视频内容正是切中了中下层群体的社会需要,那些暖心的常识科普填补了他们的内心空白,安慰了那一颗颗面对陌生环境忐忑不安的心。
创造数字友好型社会氛围,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要让老年人困在“数字”的障碍里寸步难行。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现今社会老龄化趋势显著,而中老年人无疑是数字时代里的弱势群体,或是出于对网络世界天然的违和感,或是现有的精力难以支撑学习新事物的操作方法,老年人逐渐与时代脱节。但这种情况是可以做出改变的,当老年人对智能化束手无策时,我们应该有更多解决办法,而不是傲慢地将老年人与数字时代隔离开来。
事实上,许多地方已经展开了积极探索。2020年12月,四川成都市一家老年大学就曾开设公益讲堂,为老年群体普及智能手机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讲师手把手教老人如何使用软件在网上购物。疫情期间,面对老年人的新型“就医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老年患者就医的新模式、新路径,出台了一系列方便就医的“人文+科技”关怀政策。对于没有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在门诊入口由工作人员引导就诊;门诊专设助老助医岗,有志愿者一对一服务老年患者。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有关部门应该负起责任来,制定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条例,同时还要平衡好人性化和数字化的边界,在数字化需求较高的场所,安排工作人员替老年人现场代办业务。合理利用数字资源,如开办老年人智能手机网络教学补习班,更多电子设备推出“老年模式”等,方便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中,跟进时代的步伐。
国家卫生健康委曾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这也说明,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在亡羊补牢,更是在未雨绸缪。数字时代不能让老年人“掉队”,否则今天“望数兴叹”的老人,就将是明天的你和我。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