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复制”的古镇丢了灵魂
每到节假日,网红古镇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但许多游客发现,很多古镇似乎长着“一张脸”,建筑风格、酒吧、民宿、工艺品铺子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连卖的“特色小吃”也都差不多。前不久就有媒体报道,全国各地古镇的“查重率”高达99%!
在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古镇是不少国人心中的诗和远方、记忆中的乡愁。可随着过度商业化,地方特色在“褪色”,不少古镇早已“不古”,正一步步丢失灵魂,大片特色建筑被改造成了千篇一律的酒吧、民宿,在古镇几乎再也无法感受到专属当地的文化与生活气息,古镇的独特历史文化被同质化的商品和服务冲淡,古镇变成了“杂货铺”,游客尤其是众多年轻游客开始对古镇产生厌倦感,对古镇游避而远之,如此下去,古镇旅游或走向没落。
古镇开发出现千篇一律,概而言之,与地方职能部门、开发经营者的眼光不无关系。古镇开发建设,需要有对本地历史文化和当地先民生活的高度尊重,充分挖掘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不断完善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和抄袭。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越发追求个性和高质量旅游的今天,古镇如果继续在过度商业化的道路上追逐,那只会遭遇年轻人更坚决的“用脚投票”。
古镇游一度走热,得益于古镇自身的历史文化魅力,也有赖于对古镇的商业开发。但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显然需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古镇要想重获游客青睐,避免过度商业化是基本前提。地方政府部门必须在商业开发和古镇传承保护之间做好平衡,有时甚至要牺牲一部分商业利益,不能只是一扩了之、一建了之。游客到古镇、古村去,就是想沉浸式体验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想看到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想感受的是古镇市井的鲜活,体验古镇的“古”。古镇开发者、管理者既要在规划设计、商铺招商等方面坚持古镇的特色,重视古镇独特文化,调准古镇发展方向,也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合理控制古镇商业化使之不能过度。
维护古镇独特的灵魂,传承文化维护特色,才能维护古镇乃至周边全域旅游的身价,才能实现文化保护和旅游商业两不误。必须在避免过度商业化方面做好“减法”,在讲好古镇文化故事上充分做好“加法”。要充分发掘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开发创作,突出古镇的文史特色,走差异化路线,打造专属的古镇游特色产品。古镇游既要见历史见文化,更要见人见场景。在吸引商家、游客走进来的同时,更要确保当地土生土长的居民能留下来。古镇的魅力要靠各种文化景观来展现,但更需要当地人和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作支撑。抽离这些元素后,古镇显然就会成为缺失灵魂的盆景,也会让古镇的质感与身价大打折扣。
在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背后,“车马都很慢”的古镇总是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有“真材实料”的古镇游对游客依然充满吸引力,古镇文旅开发要在“形神兼备”上下功夫,在人文与商业、传承与创新、商业化和地方文化保护中做好平衡,让每一座古镇都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历史印记,让游客在漫步古镇时找到心中的“诗和远方”,能够沐浴在千年岁月的厚重文化中,也为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