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走好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之路

作者: 来源:2024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3日 04时57分06秒 编辑:陈家琦

?????.png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在新的起点上,湖南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实践路径,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行动。要让文化和科技融合所产生的效能,成为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有力突破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彰显担当作为。


文化和科技融合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50多年前的黑白电影《雷锋》,通过AI与人工修复,画面上的划痕、脏点和闪烁被消除了,雷锋脸上的红晕变得清晰可见,展现出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在高校,技术团队正为古建筑的构件逐个拍照、测量、定损、绘图,并建立三维数据库和残损信息库,开发智能监测装备及智能预警平台,实现对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科技的运用和加持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高精尖科技创新成果,如人工智能碑文识别系统、高精度无损检测设备、三维虚拟重建技术等,正被广泛地应用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中。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载体。通过科技减少对文物本体的接触频次,降低文物保护风险;借助单体渲染、后期修复等数字加工方式,重现文物等的最初色彩、样貌。借助数字化扫描、影音设备等数字技术,转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数字档案和数字资源库,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永久性保存,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历史文化遗产。

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收集、整合与共享。全面梳理湖湘文化资源,建设湖湘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湖湘文化数字库。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化传承、数字化共享。


文化和科技融合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文化

当人们使用由湘江实验室和万兴科技联合研发的国内首个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天幕”大模型时,只要输入“色彩丰富的中国龙”文本,便会快速获得一个带有中国审美风格的高清视频;上传一张手机拍摄的照片后,就能获得一段立体变幻的特效视频。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听媒体大模型”,制作成我国首部文生视频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流传甚广。此外,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夭夭”、新华网的“筱竹”等数字人,实现了对文化的创新表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催生文化新业态的重要动力,必将激发出文化的澎湃活力。近年来,通过在文化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传统文化业态获得改造提升,新型文化业态层出不穷,衍生出全新文化产品,我国文化绽放出新的璀璨光芒。

持续提升当代文化发展中的科技贡献率。摸清新时代文化建设需求,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前沿数字科技广泛布局,夯实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虚拟现实与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度融合,建设一批高质量文化数字化应用场景。

充分运用好“数字人”这一文化新表达。给借历史文化名人来塑形的数字人建立“专题数据库”,开发多维度的“主题知识图谱”,将历史文化名人的人生历程与精神世界,翻译成彼此关联的数据网络,为数字人凝神,并持续加强对数字人的人工智能训练为其“赋魂”。


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全面升级

当前,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加快文化产业的内容、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催生出“云直播”“云录制”“云演出”“云综艺”“云展览”等新型文化业态,创造了数字场景、全息互动投影、数字旅游等文化新模式和新消费。从湖南日报社运用AIGC工具生成短视频,推出新媒体产品《深AI你湖南,深爱你中国》,展现华夏之盛和潇湘之美,到“全景故宫”、“云游”紫禁城万千宫阙,再到北京京剧院打造“京戏云剧场”等,体现出科技赋能下文化产业的时代生机。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超5.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1个百分点。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规模以每年10%—15%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202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500亿元。科技赋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大有空间,并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秉持“文化铸魂、技术赋能”的理念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文化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获取、开发与利用,到文化内容的智能化生产,再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5G传播及消费,不断推陈出新,应用科技设计全新文化产品,定制文化服务新场景,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提升文化产业市场吸引力,发展更多新型文化业态。

积极运用科技打造文化IP并确立文化品牌。运用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融合中塑造品牌形象。强化互联网思维模式,壮大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出版、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等产业,积极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群。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上云用数赋智”的系统化转型升级,通过电商平台营造消费新场景。

总的来看,伴随着文化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接受都发生着巨变,文化新生态正在形成并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在此过程中,也需警惕文化AI化的趋势,即当人们习惯于用ChatGPT等AI手段进行创作、开展文化活动时,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可能会慢慢降低,导致AI在进化,而人在退化;文化形式在翻新,而文化内容在枯萎。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如何在应用AI技术的同时,保持和发展人类所具有的独特能力和智慧。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中,人从始至终都应占据主导地位,人的主体性要在技术发展中高扬。为此,要推进AI文化化,即在人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中,让AI等科技在文化发展中迭代,最终让技术更好服务于人类,推动文化繁荣进步。

(作者分别系湘江实验室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湖南工商大学副教授;湖南工商大学教师)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