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人生需要自律的“枷锁”
党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各地都在开展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纪法就在身边、教训就在眼前。近日,笔者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现场警示教育活动,活动虽然短暂,但带给我的却是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和思想震撼。当我踏进高墙铁窗、戒备森严的看守所那一刻,压抑沉闷之感随之而来,里面的清冷肃穆与外面的车马喧嚣形成了强烈对比,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
从入门处展示的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到监区一间间昏暗狭小的囚室,再到犯人那一声声痛彻心扉的忏悔,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为何只有在失去了自由之后,方知自由的可贵呢?特别是在听到那名因贪腐而锒铛入狱者的那句“一失足成千古恨,方知自由诚可贵”的忏悔之后,我才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种渴望自由而不得的内心挣扎和可怜可悲。由此,我深刻地认识到,自由的人生需要自律的“枷锁”,只有“戴着镣铐的舞蹈者”才能跳出最美的舞姿。
中国人历来讲求自由和自律统一。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庸》载:“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曾国藩更是将“能慎独”奉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深刻指出“慎独则心安”。在西方,关于自由与自律的论说中,康德的思想颇具代表性,康德主张,人们只有凭借理性的绝对命令约束感性的任意冲动才能达成自由,他曾说过,“自律即自由”。卢梭也曾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这些论述的角度可能不一样,但思想内核都指向一个道理,自由是相对的,是在各种“枷锁”的自律之中的。至于是在这种“枷锁”中日渐僵化,还是保有灵魂的快乐自由,则取决于个人的修炼和选择。这种自我摸索实际上就是自律人生的历练过程,通过不断地坚持坚守、砥砺前行,在岁月沉淀中去养成一种习惯、铸就一种品质、锻造一种境界。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守好自律底线的人,从来不会失去自由,而是自由自在一如既往。相反,背弃自律、罔顾法度者,最终的结局往往是身心双重不自由。比如笔者这次看到的那些因贪污受贿而失去自由者,都是在走上领导岗位后,开始放松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崇尚追求一种没有自律的、忘乎所以的自由,这种一时的自由换来的却是遗憾一生的囚牢。
只有用自律构筑起心灵的阀门,把贪婪膨胀、声色放纵、良知流失拒之门外,才能让我们在被拜金主义和利益至上观念冲击时,不沦为金钱和权势的俘虏。特别是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更应戴好自律的“枷锁”,经得住诱惑,老实做人、本分做事,时刻清楚自己的职能职责,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自觉抵制腐败,始终廉洁从政,在自由的人生中遨游徜徉、成就自我。
走出看守所的时候,迎面而来的仍然是闷热的天气和滚滚的热浪,但是在笔者心灵深处却早已悄悄注入了一份清凉:随意任性不是真自由,自律才是真自由。自由的人生需要自律的“枷锁”,心中有戒尺,方能行有所止。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底层,都有一个纯净的世界,那一方净土需要我们细心呵护、用心耕耘,真正从内心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精神堤坝。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