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党的建设的三个关键词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百余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自身建设,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此应对风险挑战。党的建设是系统工程、宏大课题,深入理解其中的一些关键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抓好落实。
关键词一:集中教育与长效机制
适时在全党开展集中教育,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党不断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党史学习教育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再到今年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党中央直面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先后组织开展了7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
这些集中学习教育一脉相承、次第展开、层层深入,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每一次都是筑牢信仰的思想洗礼,每一次都是理论武装的重要课堂,每一次都是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每一次都是凝心聚力的奋进号角,有效解决了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
而在头脑里搞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这也决定了每一次集中学习教育绝不是一阵子、一阵风、雨过地皮湿,而是着眼“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把阶段性集中学习教育与形成长效机制有机结合,推动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比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完善了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对领导干部为人处世、谋事创业提出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具体要求,丰富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事业观、政绩观和权力观;通过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推动了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就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作出重大安排部署,深化了“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的使命担当;为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制定出台《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形成了针对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的长效机制。
“凡事有其要,执其要者事成。”这些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长效机制,环环相扣、有机融合,成为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有力制度保障。
关键词二:减负与赋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工作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作为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承载着来自各个层级、各个部门的种种决定、要求和任务,长期以来形成了较重的工作负担,进而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现实困境。
“减负”重在减形式主义、减官僚主义、减层层加码,将推动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由于基层工作内容本身繁杂所导致的负担外,其他负担还源于权责不对应、任务与资源不对等,以及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问题。“打卡式”调研、“复读式”开会、“表演式”留痕、“挂牌式”服务、“表态式”工作、“教条式”评比等各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尽管各种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不一,但其根源在于政绩观的扭曲。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摆正位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民为中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坚决杜绝虚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
而减负不意味着减责,减轻基层负担的目的是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名目繁多的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过多过频的督查检查中解救出来,把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用到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上去。松绑减负、赋能强基。从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正确区分“应担之责”和“应减之负”。负担轻了,才有更多时间思考发展,更多精力推动落实,助推形成高效能的政治生态。
在为基层“减负”的同时更要重视为基层“赋能”,让负担减下去,效能提上来。长期以来,基层处于责权利严重不对等的状况,表现为属地责任边界无限扩大,而权力和利益与之并不匹配。所谓的“赋能”,就是要着重解决当前基层普遍面临的“权责不匹配”的问题,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促进事和权相统一,特别是要把行政审批、综合执法、考核考评等权力“应放尽放”,只有赋予基层干部在为民办事、落实政策上更大的主动权、自主权,他们在做群众工作时才更有底气、更有号召力。“减负”与“赋能”双管齐下,“大车”减负与“小马”赋能双向发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关键词三:守纪与用权
铁的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特优势,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把纪律挺在前面,既是对管党治党规律认识的深化,也为管党治党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
党纪严于国法,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学纪、知纪”是基础和前提,搞清楚党规党纪是什么;“明纪”是重要要求,明确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守纪”是根本目标,把遵规守纪内化为言行准则。作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共产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当将党章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
强化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纪律建设在党的十九大首次被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严明纪律规范党员干部履职用权,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字典里,权力意味着职责使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要求。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菏泽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以一副对联教育广大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权力为谁而用、政绩为谁而谋、工作为谁而干的认识问题,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牢记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安天下”的前提是“正其身”,守纪就是正身之策;而“身正”才能“治乱”。纪律是铁,权力为公,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将引领权力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