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城头山下稻花香

作者:龙泽巨 来源:2024年第16期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2日 04时23分18秒 编辑:陈家琦

3.png

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存在。早在19977,我就在北京聆听了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和我国8位一流考古专家振聋发聩的评语:这里有400多处距今50万年以来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重大遗址,其密集性是全世界少有的;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遗址留存,其连续性是全世界少有的;多项已发掘出来的重要成果,填补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历史空白。

谁曾想到,澧阳平原的沃土之下,我们老祖宗竟珍藏了一座令全世界考古学家趋之若鹜的宝库、一座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来回穿梭的宝库、一座令全体澧阳平原人深感自豪的史前文化遗址群宝库。

说起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不得不说曹传松。

在澧县县城的一家茶馆里,曹传松就坐在我的对面。已是77岁高龄的他,身板壮实得像中年人,方正的脸庞、宽阔的额头写满坚毅和智慧,粗壮的四肢透射出一股强劲的力量。

曹传松兴奋地告诉我,这块土地上被国家文物局命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达24处。其中城头山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和全世界最早的水稻田,两度荣获中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彭头山和八十垱遗址发现了距今约八千年的水稻与农具遗存,它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共同论证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世界水稻发源地,否定了国际学术界此前有关中国水稻从印度引进的结论。

时光倒回到50多年前。身为澧县文化馆摄影专干的中专毕业生曹传松,一次偶然机会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举办的考古培训班学习。从此,27岁的他酷爱上了文物考古工作,开启了“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旅程。

考古是个冷门领域,但曹传松甘受冷清寂寞。数十年间,他和同事们走遍了澧阳平原每个村落和街巷,发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古文化遗址。

1979728日,曹传松永远忘不了这个日子。当天,他和同事冒着酷暑到澧阳平原寻找、考察古文化遗址。下午2时左右,他们在车溪人民公社南岳大队会计方先林家吃完中饭,走出方家时发现100米外有一块高耸的岗地。当时因为急着要去别的地方,他们并没留下对这块岗地进行详细考察。第三天,曹传松专程来到这块岗地,发现岗地为圆形,边缘立着高大的土堤,东西南北留下4个缺口,土堤外环绕着小河。当地一名老农告诉他,这里曾建过“京城”。曹传松采集了一些陶片,火急火燎地赶往长沙,向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何介钧汇报了情况。何介钧专程来到城头山岗地考察后说:“这可能是一座楚国的城址。”

两年后,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在长沙召开成立大会,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俞伟超听了曹传松的汇报,异常兴奋,在开幕式结束后即乘坐8个小时的汽车赶到澧县城头山遗址,考察后认为这是4500年前的屈家岭文化时代遗址。当他回到长沙向与会代表宣布他的观点后,引起极大争议,多数代表表示“不可能”,个别人背后还讽刺俞伟超为“俞大炮”。

时光一晃到了199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何介钧、曹传松和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单先进等人对城头山遗址进行发掘,后经专家确认,此处为屈家岭文化遗址,环形的高堤就是当时的城墙。此后数年间,经多次发掘,发现城头山作为城址的历史更为悠久,底层叠压着大溪文化时期的城,也即6300前的城。严文明、张学海等知名专家确认,城头山城址为“华夏第一城”。

19961月,何介钧带领的考古队在东门城墙下层挖出了6500年前的水稻田。我当时正在中共澧县县委任职,分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曹传松打电话向我报告,我立即赶到现场,只见稻田痕迹清晰可辨,上面还有一个大田螺。不远处,还挖出了一具男人的尸骨,脖子上佩戴着一块圆润光滑的玉璜。后经国家文物局组织考古专家确认,这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水稻田。自此,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的神秘大门次第打开。

彭头山和八十垱遗址惊艳出世也同样充满了传奇。19863月,全国文物普查常德组进入澧县普查。普查组共有50多人,分了10个小组,曹传松是总负责人。每天晚上,10个小组长会把当天采集到的文物标本送给曹传松审视过目。有天晚上,普查小组送来了梦溪镇五福村八十垱采集来的文物标本——一批陶片,这批陶片与众不同,乌黑厚重,表面刻有错乱的绳纹,分为红、灰、褐三种颜色。曹传松初步判断,这是一种新的考古文化。几天后,普查小组又送来了从大坪乡孟坪村彭头山岗地采集到的陶片标本,与八十垱标本相似,曹传松赶紧将这一发现报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后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彭头山进行了大规模考察,从出土的陶片上发现不少稻壳;他们又在八十垱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稻谷、农具和陶片遗存。国家考古学界认定这是一种新的考古文化,被命名为“彭头山文化”。

鸡叫城的发现,则走了另一条路径。1974年,曹传松为了寻求文化遗址线索,专程到澧县档案馆查阅了清朝同治年间编纂的《直隶澧州志》,发现有鸡叫城的记载:“鸡叫城,州北二十里。平原中突起土阜,周遭如环,约四百丈,中间甚平衍,四门相向,不类生成者。俗传仙人夜筑此,值鸡鸣而止,故名。”曹传松骑着自行车来到涔南人民公社文家大队,对鸡叫城遗址进行了最初的确认。

数年后,曹传松发现当地政府在鸡叫城遗址的北部修建干渠和砖厂,若不制止将会给鸡叫城遗址造成极大破坏。他当即找到公社领导要求停止施工,遭到拒绝后,便立即回单位打电话给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何介钧。何介钧火速赶到澧县找领导沟通,叫停了在鸡叫城进行的工程建设。20年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进行了陆续发掘,确认它为距今4000-4600年的遗址,并还有更多耀眼的发现。

作为考古领域成果丰硕的“土专家”,曹传松获得了众多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待遇。退休后,曹传松仍然闲不下来,接待来访,研究学术,忙得不亦乐乎。每次见到他,我都会感到一股淡淡的稻花香,从城头山下隐隐传来。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