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张胜利 来源:2024年第16期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2日 05时40分25秒 编辑:陈家琦

fd14410e98554314b439abb2654abb8.png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和智力支撑是关键,培养更多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

创新机制,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新平台。机制创新是一种源头性控制策略,即在人才培养实施之前预先设计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打破传统教育条件下通用化、单一化、模式化教育机制,开展分类培养、连续培养、协同培养机制创新,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新平台。要大力构建连续培养机制,实现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和教育生态链理论的学习过程优化,加速创新型人才的快速成长。创新型人才需要更多的高端教育教学资源,要在立足本校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国内外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资源,通过协同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赋能,加速现代化教学资源建设。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类进入泛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模式和生产行为发生了诸多颠覆性变化。泛在网络时代的现代教育,数字教学资源正在发挥巨大作用,演绎教育现代化的全新内涵。如何面向目标或面向任务高效率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如何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任务目标,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对此,高校的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等,都必须从教学内容组织、教材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大数据平台、智能教育等层面进行改革创新,夯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资源基础。

因材施教,推进人才培养过程改革。现有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是按照知识传播、能力训练、素质提升的教育教学职能而组织实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在此基础上突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根据每位学生知识背景、能力本领、个人兴趣、职业理想等各不相同的特点,推进导师制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有效实现因材施教。要紧跟学科前沿动态,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加强劳动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在行为体验和参与过程中激活创新意识。要摒弃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资源,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体验、行为体验、情绪体验、思维体验和综合体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养成主动思维。创新能力是形成创新成果的实际能力,要通过创新性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实现创新能力的定向培养和有效训练,使创新型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