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时代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定调来年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风向标”。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这一重大概括,是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的实践逻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即: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党中央提出“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具有深刻的实践逻辑和时代背景。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体地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尤其是“东升西降”是大变局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加剧大变局演进的催化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是大变局的基本特征。
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受到非经济因素严重冲击。世界多极化也遭遇阻挠,一些发达国家不愿失去国际体系的主导权控制权,频频通过其垄断的金融、科技权力遏制发展中国家,调整国际经贸规则以保护自身利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变幻不定,全球性治理议题日趋复杂,全球性危机此起彼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比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我国实现创新发展、“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但也存在现有差距继续拉大的风险;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为我国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推力,但也存在一些国家的政客对我加紧遏制的风险挑战;全球治理体系调整为我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条件,但也存在世界陷入新旧治理体系碰撞对抗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此外,近几年来抗击新冠疫情增强了世界对我国制度、文化和治理的认同,但也存在某些西方政客抹黑甩锅我国的风险;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给我国实现新发展创造了新动力,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衍生的系列风险;高质量发展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但也存在转型不畅、经济失速的风险,存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可能被中断的各种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一书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作了最为权威的概括,即我们所熟知的“十三个方面”或“十三个明确”。认真研究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就会发现这“五个必须”与“十三个方面”相得益彰,辩证统一。这些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时代以来的经济实践充分证明,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为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有机统一,这是多重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好的质量、结构、效益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经济结构趋于均衡协调,质量效益才能不断提升。同时,发展应充分发挥增长潜力,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这就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十余年来的经济工作表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从而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当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为了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看到,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总需求不足,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并不矛盾,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这为扩大开放之门、走稳改革之路提供明确指引。毋庸置疑,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事实上,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有利于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特征新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为重大课题。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既看到危机、增强忧患意识,又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地发展。只有发展水平提高了、综合国力增强了,才有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实物质支撑,才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过硬手段和更多选项,才有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相应实力和水平。当然,维护国家安全,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发展,实现强国富民、国泰民安。因此,发展既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安全的目的所在。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之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和本质要求之一。新时代的经济工作实践表明,我们必须按照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要求,推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书写践行“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在湖南的亮丽答卷
湖南作为经济大省,理应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湖南各级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书写“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在湖南的生动实践。
第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湖南要进一步夯实传统制造业基底,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在产业政策方面,可重点支持工程机械拓展海外市场,推动轨道交通向高端整车发展,促进现代石化产业加速成链。要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供给能力,瞄准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方向,促进科技、信息、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推动文旅、健康、养老、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上水平。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第二,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上新台阶。可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挖掘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家居等消费潜力,推动餐饮、住宿等行业恢复发展,推动长沙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支持教育医疗文体消费,增加普惠托育供给,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要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着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方面,系统布局一批支撑引领转型升级的新基建项目。
第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巩固提升省属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成果,常态化推动“压层级、减法人”工作,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省属国企重组。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壮大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让广大民营企业有“优”的服务、“进”的空间、“创”的动力,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心里更踏实、信心更坚定、舞台更广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力争在开放领域实现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到位内资的快速增长。加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湖南要守住政府债务风险底线,坚持举债有度、用债有方、还债有源、管债有法,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债务存量,坚决防止违规举债、虚假化债。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持续开展涉众型金融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无证经营等非法金融活动。防范房地产引发系统性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消除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弊端,推动房地产业逐步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严防生态环境领域诱发的公共安全次生风险。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确保数据安全。
第五,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保障和改善民生。湖南要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人民至上,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加快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湖南取得新进展。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研究员)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