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 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02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本期我们节选刊登陈云同志《重视粮食工作》一文,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复杂形势,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特别是粮食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粮食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是关乎治国理政和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始终把解决好人民吃饭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始终把粮食安全这个“天字第一号”问题牢牢抓在手上。总结运用好我们党领导粮食工作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成为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当务之急。当时,社会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力落后,全国粮食产量仅仅只有一亿吨,产量严重不足。虽然通过打击粮食投机行为、开展土地革命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等多种措施,暂时解决了粮食危机,但是自1953年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之后,我国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粮食需求量随之急剧上升。此外,为配合工业化建设,农村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粮食种植面积,影响了粮食产量。种种因素,导致我国粮食供需矛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当时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陈云同志,在此期间就粮食工作发表了多篇重要讲话,对新中国的粮食工作进行了系统而深邃的思考。我们节选刊登的《重视粮食工作》一文,就是陈云同志在1957年9月6日召开的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所作总结的部分要点。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陈云同志首先讲了对年成的估计,然后系统阐述了“坚持统购统销,实行以丰补歉,多购少销”的方针,最后提出了“全党重视粮食工作”的重要论断,并就为什么要全党重视粮食工作讲了三点理由。陈云同志提出的第一个理由是,“粮食工作是一项关系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的工作”。因为“我们不仅要向五亿多有余粮的农民征购粮食,而且要向一亿城镇居民和一部分农村缺粮人口供应粮食”,所以粮食工作同全国每一个人都有切身的利害关系。第二个理由是,“粮食分配同农业生产有直接的关系”。陈云同志认为,如果只顾国家需要,而不顾农民的需要,就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不顾国家的需要,只是片面地强调农民的需要,又会影响城镇居民的口粮供应,会妨碍国家的建设。为此,在粮食分配方面,“要照顾国家和农民两个方面的利益”。第三个理由是,“粮食是稳定市场、保证建设的最重要的物资”。从当时的经济状况看,市场是否稳定主要的是看粮食局势和粮食价格是否稳定。如果粮食的局势和价格不稳定,整个市场物价就不可能稳定,国家建设也就无法进行。综合上述考虑,陈云同志强调指出,“粮食工作极为重要,它决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经济工作,而且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加强领导,切实解决问题。
对于我国粮食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陈云同志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在1955年2月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陈云同志客观分析了粮食紧张对农业农村工作的不利影响,指出“粮食形势从现在开始起,至少还要紧张十年”。在1957年这次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陈云同志批评了一些人认为农业合作化以后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了的麻痹思想,又强调指出,“过去认为,合作化以后,从一亿多个农户变为几十万个合作经济单位,粮食工作总会好做一些,现在看来,这种想法不完全对头,至少一个时期内并不如此”。因此,今后全党还必须把粮食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1959年4月,陈云同志在给中央财经小组各同志的信中再次提醒,“我国粮食问题还没有过关。粮食定,天下定;粮食紧,市场紧”。由此可见,陈云同志一直在关注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一直在居安思危谋划粮食安全。
在讲话的最后部分,陈云同志深刻指出,“节约使用同敞开来吃的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粮食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方面,为了保证国家建设,我们要求群众不要敞开吃、敞开用。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农民大体够吃、够用,以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就是说,“粮食问题实质上是吃多吃少的问题”。其实,当时中国的粮食状况,说够了也很紧,说不够也可以过得去。所以除了增产,关键在于节约粮食,增加库存。这个尺度如何把握,就非常考验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水平,需要充分做好群众工作,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五亿多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因此,陈云同志指出,从这个角度讲,在这种情况下,“粮食工作就必然是个广泛的艰巨的群众工作,而且要长期做下去”。
陈云同志不仅要求全党同志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粮食工作,而且提出了统购统销、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增加粮食生产、搞好粮食分配、做好粮食储备、保证粮田面积等重要建议,以解决新中国面临的粮食问题。今天看来,陈云同志提出的“全党重视粮食工作”“无粮则乱”“无农不稳”等重要粮食工作思想和一些重要建议,对于我们正确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挑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绿色化的粮食需求,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明确要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出关于“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新论断,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并谆谆告诫全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出了问题,谁都不可能救我们”。对于国家耕地红线、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储备调节等诸多重点领域和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论断。在2023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新时代农业改革发展和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向。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从国内看,自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供求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粮食供应链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也迫切需要我们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因此,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特别是关于粮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三农”工作特别是关于粮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切实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中央财政要从重大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科技创新推广、信息化服务、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产区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地方党委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通过严格开展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责任扛起来。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