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师生情
——毛泽东“祝特立同志七十寿辰”手迹
档案故事:这是毛泽东在延安各界庆祝徐特立七十寿辰大会之际的题词:“坚强的老战士,祝特立同志七十寿辰。”原载于1947年1月10日的《解放日报》。中央档案馆编入《毛泽东题词墨迹选》(1984年5月,人民美术出版社、档案出版社出版)。
1913年,徐特立和毛泽东在长沙相识,那时,毛泽东刚刚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次年,四师与一师合并,徐特立正式成为青年毛泽东“一生的先生”,他那时正在一师兼课,是毛泽东读师范时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在一师求学期间,徐特立的品行修养、治学精神、读书方法都对毛泽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徐特立曾说:“绩学之士,读书必有记,以记所得著所疑。”这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法,毛泽东极为推崇,而且终身坚持不懈。他在一师读书时坚持写课堂笔记和课后札记,留下了厚厚的《讲堂录》,阅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曾写下大量的批注和摘录,后来在延安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后依然保持着徐特立传授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毛泽东亲笔批注的诸多古籍及批语,成为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一笔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史料价值。在延安有一次毛泽东回忆道:“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徐特立和毛泽东两人浓浓的师生情谊绵延了半个多世纪。
1937年1月,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延安后不久,毛泽东提议要为徐特立老人“破例”搞一次祝寿活动,庆贺他的六十寿辰。毛泽东专门给徐特立写了祝寿贺信,他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徐特立年轻时在家乡蒙馆教学,从19岁起就立志于启迪民智,办学兴教。他从塾师到老师,以“兴办平民教育”为主旨,先后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长沙城北平民夜校、长沙师范、五美小学、长沙女子师范学校等,被誉为教育界的“长沙王”。他曾给长沙师范毕业学生写过一首《毕业歌》,生动贴切地道出了他办学兴教的教育理想。歌曰:“休夸长沙十万口,子弟不教非我有。十八乡镇半开化,少数通人难持久。莫谓乡村阻力多,盘根错节须能手。莫谓乡村馆谷薄,树人收获金如斗。大家努力树桃李,使我古潭追邹鲁。”但是旧中国黑暗的政治现实,让徐特立在寻求教育救国的道路上屡屡受挫。辛亥革命前,徐特立曾积极组织教育界人士和社会各界配合,推动湖南新军起义。革命胜利后,他被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然而,革命胜利果实不久便被一群投机分子和封建官僚所篡夺,这些人腐化堕落,只寻求个人名利之途。徐特立愤慨之余,决然辞去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和省教育司教育科长的职务,在潜心办学之余,继续同旧势力和恶势力作不懈斗争。
五四运动爆发后,徐特立深感“国家有前途、有办法,自己也觉得年轻了。”1919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徐特立,决定和青年学生一起赴法勤工俭学。5年的欧洲之旅,让徐特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有了新的认识。他先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后又到比利时和德国考察,历经欧洲多个国家,不仅考察法、比、德的教育相关情况,也接触到了当时在欧洲流行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多种社会思潮,他从许多年轻的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学子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和希望。1924年,徐特立学成归国,这时国内的革命形势已是另一番景象,他在长沙创办了长沙女子师范,担任校长,同时兼任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校长。其间,徐特立在长沙广泛接触到社会各进步阶层,他与曾经的学生毛泽东、李维汉等人曾促膝长谈,探讨国家的前途方向。毛泽东和李维汉向老师介绍了共产党人的革命志向和工作办法,以及开展工农运动,发动青年学子的意见。徐特立还接受了共产党人何叔衡的建议,参加到国民党里去改造国民党,成为了知名的国民党左派,他积极支持共产党在湖南领导的工农运动和进步学生活动,对国民党内对工农运动诬蔑的声音进行反驳。1927年春,徐特立回了家乡长沙县五美乡一趟,他看到五美乡在农民协会的努力下,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他深感只有共产党人才能救民众于水火,不久,徐特立放弃了他奉行多年的“教育救国论”,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
1927年,在“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的黑暗时刻,徐特立拒绝了反动派对他的拉拢,毅然决定追随中国共产党。当时国民党正在长沙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徐特立藏到一处离长沙20多里地的好友家中,在这儿他遇到了学生李维汉,李维汉向他转达了中共湖南省委对他的关心,并问他愿不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徐特立听后非常激动,他这时已经50高龄,本以为入党都是年轻人的事情,没想到共产党也愿意吸纳他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他当场向李维汉表示,决定跟着共产党走。他后来回忆起这段入党经历时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解决了我政治上的苦闷。”从此,在救国求真道路上处处碰壁的徐特立终于找到了一条通途。从加入到党的行列开始,他不畏艰险,不辞辛劳,不避一切牺牲为党的事业一直奋斗到最后一刻。徐特立自入党伊始,就从不以“老人”自居,他积极工作,总是走在革命的最前线。“八七”会议后,他参加南昌起义,随贺龙、叶挺部队一路南下,任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起义失败后,他被党中央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历经一路艰险到达江西中央苏区,担任苏维埃中央政府教育部副部长,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4年,57岁的他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长征的征途,作为长征队伍中年龄最长者之一,组织上曾专门分配给他一匹马,但徐特立却很少骑,总是把马让给体弱多病的同志,自己坚持徒步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随红军到达陕北后,徐特立在边区政府担任教育部长,师范学校校长,为边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1947年1月10日,在毛泽东同志的要求下,延安决定再次“破例”为徐特立举办祝寿大会。寿宴设在延安的中央大礼堂,大会由朱德主持,但寿星徐特立却不在现场,这时他正奔走在吕梁山区进行救济灾民的工作。寿宴严格按照当时的规定,不送礼、不喝酒,会上宣读了党中央给徐老的贺信,向这位无限忠诚、不畏艰险的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毛泽东特意为他送了一盒寿糕,并亲笔为徐特立70寿辰题词:“坚强的老战士”。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