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
中华文化要在日益激烈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中站稳脚跟,要在同世界其他文化交流互鉴中保持住自己的自主独立,就必须坚持和巩固住文化主体性。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着眼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自信自强,不断巩固好文化主体性。
坚持党的领导。在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切实把住文化发展方向,守住文化发展阵地;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和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广大党员、干部则要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坚决拥护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自觉贯彻落实党为推动文化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敢于同各种错误言论和思想倾向作斗争。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也离不开文化自信。面对交流交融交锋相互交织、愈加激烈的世界文化发展大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正处在“由大向强”转变关键时期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巩固文化主体性,必须树立大国文化心态,既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世界其他文化,更能以雍容自信的态度对待自身文化。
坚持守正创新。创新是引领文化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民族要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高自身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引领力,没有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只有占据文化创新的制高点,才能占据更为主动的地位,有效应对其他文化的冲击和侵蚀,更好地巩固文化主体性。创新不是盲动和任性,而是在坚持守正、尊重本原基础上的再发展。背离了守正,丢弃了本原的创新,不仅可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歧途,更可能因此丧失掉文化主体性。在文化创新中增强文化主体性,必须守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守住中华文化基因之正,守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正。
坚持交流互鉴。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主体性绝不是故步自封“封”出来的、僵化保守“守”出来的。一种文化只有经历不同文化力量的冲击、不同文化的滋养,才能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才能真正守得住主体性。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必须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以更加自觉、更加自信的文化心态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既向世界充分展现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文化的魅力,又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