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奔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兴农人”
——访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朱霞

作者:谢立言 来源:2024年第10期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7日 10时15分24秒 编辑:陈家琦

先锋副本.png


“春看油菜花,夏赏百亩荷,秋品莲与枣,冬钓寒江鱼……”走进湖南省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四时的美景风物让人流连,台九村的“当家人”——“85后”的朱霞对此如数家珍。

出生于1989年的朱霞,是该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主任。2017年,朱霞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从父母手中接过种粮的“接力棒”。7年来,她从什么都不懂的“农业小白”,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新农人”,同时她也从自己“单打独斗”到带动形成一支70多人的专业务农队伍,走出了一条种粮致富的新“稻”路。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30名同志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朱霞成为湖南唯一获此殊荣的优秀青年代表。在她身上还有诸多的荣誉“光环”: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像一轮朝阳:一路沿着初心,一路执着梦想

台九村是朱霞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她坚守7年青春和心血的乡土。2010年,朱霞从湖南农业大学企业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做过会计、当过老师,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她毅然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农村,从年过六旬的父亲手中接过了种粮的担子。7年来,靠着自己的拼劲与毅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用勤劳和智慧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并立志把该村打造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我希望未来在农业机械、现代农业上有新突破,让种田变得更轻松。”在朱霞的带领下,她任总经理的湖南省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名不经传的公司变为省级龙头企业、突出贡献企业。作为“兴农人”,朱霞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让农民尝到科技兴农的甜头。这些年,村里陆续发展了湘莲、油菜、有机蔬菜、鲜鱼养殖和大米加工业。仅天泰合作社,年加工大米逾2万吨,生产的“霞妹子”“蒸水之宝”等品牌大米畅销市场。

她还瞄准“土特产”,因地制宜发展杂粮生产。近年来,成立杂粮研发基地,流转洪山、金龙等5个村土地550亩,套种玉米、高粱、大豆等杂粮作物,利用滂泥田种植莲藕。还给留守村民免费提供了玉米、高粱等旱粮作物种子,以高出市场价收购,让村民在家门口赚钱。朱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用我们的声音告诉世界,国人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朱霞时刻不忘这一殷殷嘱托。“种好田出好米,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这也是朱霞的初心和梦想。这几年,合作社实行机械化耕作,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目前,共流转了近5800亩水田种植水稻、油菜。朱霞说,“2024年,台九片将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基本盘,种好田,产好米,坚决守好老百姓米袋子!”


如一艘渡船:一头承载信念,一头承载善良

“我希望弘扬‘种粮’精神,把父辈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说干就干,回到家乡的朱霞,牵头成立衡阳县天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2017年,到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参加农机手培训。最初操作农机可谓又惊又险。第一次开收割机,她把割台放得太低,连草和泥巴都“收”了;第一次开无人机喷洒农药,因操作不当“炸机”了,所幸无人受伤。“男人能操作机械,女人照样能行!”朱霞凭着不服输的劲头,硬是成为机械操作的一把好手。

“我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让父老乡亲们在自己奋斗的土地安享晚年,享受更好的生活。”朱霞以村为“家”,把每一位村民当成“家人”“亲人”,对门的老人腿疼但无家人照料,她就带老人去看病买药;村民缺技术,她就提供技术支持;村民缺种苗,她就提供种苗。在家人和邻里乡亲的眼中,她是一名有情有义、质朴善良的暖心人。

返乡以来,朱霞积极为村里招商引资,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整治大小山坪塘30口,水面面积130亩,整修清淤疏通骨干渠21条计12000米,增设变压器2台。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村里打造民俗文化广场,建设美丽屋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村庄发展后劲愈发凸显。

她还利用湘莲、稻田和蒸水河的自然风光,引进了农耕文旅项目,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农旅饭。并且多方发力打造“滩头文化”“稻作公园”“粮食博物馆”“乡村振兴馆”,在蒸水河畔种植花草树木,“让村民生活在花园里,绽开笑脸过上好日子”。


似一座桥梁:一边连着群众,一边心向着党

“我希望通过代表赋能,让农民也能评职称、种田更体面。”2022年,朱霞光荣地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几年来,我天天与泥巴打交道,汗水浸透了衣背,但我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没有想到会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朱霞说。从北京开完党的二十大会议后就马不停蹄返回家乡,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惠农好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党的好女儿,群众身边的霞妹子。”

朱霞说:“当好一名合格的党代表,心里要时刻装着党和人民的利益。”她白天深入农家院落,扎实调查研究,虚心聆听党员群众的建议和呼声。夜晚,伏案撰写提案,传递民声,反映民意。她撰写的“关于开展盘活农村宅基地促进乡村振兴创新试点”“谁来种地”问题有关情况汇报等提案,国家相关部门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

“我希望通过粮食的安全和基础教育,让群众,特别是孩子们知农爱农、不轻农。”她的足迹踏遍了衡阳市各大高校、各县市区,灵活采取板凳讲堂、田间课堂等农村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粮食安全和基础教育。她还坚持把党的政策和农业理论用“青言青语”讲述给更多青少年,假期里积极开办“七彩假期”儿童课堂,周末还会为5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免费辅导。同时,她还加入了湖南共青团“80、90、00”青年讲师团,努力让党的好声音传遍三湘大地。

“我希望播下乡村振兴的种子,让乡村火起来,让更多年轻人回归乡村、扎根田野,为实现乡村振兴汇聚青春力量。”“把自己活成一粒种子,继续扎进田间地头。”这是今年五四青年节,朱霞对自己的叮咛与展望。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机手廖平就是跟随朱霞的第一批“新兵蛋子”之一,从对土地耕种一窍不通的一张“白纸”起步,几个年头干下来,廖平也成了能熟练使用插秧机、无人机在田野里大显身手的新农人。廖平坦言,朱霞像一道光,带着一群年轻人,“学会了和土地打交道。”

作为一名“兴农人”,朱霞更像是一轮耀眼的朝阳、一艘温暖的渡船,一座连心的桥梁,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农村这片沃土,一路拓荒解锁乡村振兴的“青春密码”,一路倾情书写乡村振兴“青春答卷”。她的故事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力量,把眼界和心意都扎进这厚重的泥土,凝聚成中国美丽乡村的未来和希望。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