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作者:吴传毅 来源:2024年第10期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7日 11时11分39秒 编辑:陈家琦

吴传毅副本.png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协同和融合。

彰显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功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仅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有效平台,而且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基层社区自治形式包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既是自我价值的彰显,也是自我约束的重要形式,社区成员通过乡规民约的形式,通过自我管理的议事机制,处理自己的事务。自我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主要是通过创建网上服务平台,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切实做到社区“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自我教育。就是社区成员通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成长。自我监督。就是实现村委会、居委会事项的公开,实现人民群众的自我监督,通过自我监督形式促进社区和谐,推动基层社区自治良性互动。自治的实质是“共治共享”,发挥基层人才各显神通的作用,调动基层社区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基层社区成员的创造力。基层社区自治,关键在于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议事协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建设。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治国理政最大的政治智慧。“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治国与管理的四个层级。“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太上,下知有之”是最高层级,靠制度来管理,把制度建好以后,让社会成员去遵循。管理者隐身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谋发展上。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尚处在健全过程中,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表现为有的社区成员遇到土地纠纷、拆迁矛盾、环境污染等问题时,不是寻求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而是信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等错误理念。更有甚者,采取以聚众闹事、极端手段等方式达到其不正当目的,使存在的问题更加复杂,矛盾更加激化。有的基层干部在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区各个利益关系主体、分配资源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甚至出现权大于法、言大于法、徇私枉法、粗暴行政等违纪违法行为。鉴于此,要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建设。基层社会成员要坚持学法用法、坚持尊法守法、坚持法治精神、坚持法治保障。坚持学法用法。用法的前提条件是学法知法。要在基层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尤其要宣传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自治法》,让居委会、村委会成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以及行使自己职权职责的要求。坚持尊法守法。要努力推动基层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把纠纷纳入法治框架内解决,让当事人尊重司法机关作出的最终裁决。坚持法治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体现,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不能把个人意志凌驾于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之上。坚持法治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必须得到法治有效保障,这是人民至上和法治为民的重要要求。要通过法治手段保障社区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是国家的责任,社区负责人要借助法律援助手段支持弱势群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法治除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外,还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建设,需要积极弘扬法治意识、抓好法治教育,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法治素养,让法治警示教育的“警钟”时刻提醒干部队伍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德治基础。德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立世之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德治基础,需要构建以以规立德、以文养德、以评弘德和家风建设为主体的德治建设体系。以规立德。即通过乡规民约、城乡社区管理制度和社区成员行为准则,强化社区成员的道德约束,发挥道德明导向、淳民心、树新风的积极作用。以文养德。即积极构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社区文化。通过器物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评弘德。即通过评议个人、家庭、行业等道德状况,形成鲜明导向,带动整个社区成员道德文明水平的提升。家风建设。重视家风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是根,家风是软实力,是一家人的精神气质。家风不好,根就坏了;家风不好,社会风气也好不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要让“家国情怀”渗入到每一个社区成员的骨髓之中。德治是良治善治的“源头活水”,它以“春风化雨”的形式滋润社区成员的心灵。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德治基础,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群众道德自律意识薄弱和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的问题,避免陷入就事论事的治理误区,促进基层治理成效显著提升。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