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背后的治理逻辑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重庆考察时都强调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减负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基层减负背后的治理逻辑,实则是提升治理效能、优化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
基层减负实际是良好党风政风的反映。过去,由于各种繁文缛节、层层加码,基层工作负担沉重,“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不顾客观实际蛮干硬干、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牺牲长远发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泛滥,导致许多干部难以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减轻基层工作负担,能够有效遏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使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实际、了解民情、解决问题。“报表、证明等方面减量,给基层干部带来的是服务增量。坐办公室的时间少了,跟居民面对面接触多了。”一位基层干部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通过纠治顽瘴痼疾,刹住不正之风,能够让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形成新时代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成果。此外,基层减负也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能够推动政府治理向更高效、更精准、更便捷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
基层减负是正确政绩观的反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最终都要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穿针引线、落到实处。基层是落实各种政策决策最具体最直接的一个层级,工作最需要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搞不得一点“花架子”“穷折腾”,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以推动工作落实为主。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整治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立了一批规范管理、求真务实的体制机制,在整治文山会海、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清理规范政务APP、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等方面探索建立准入制和动态调整制度。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纠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问题,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推进专项治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找准“靶子”、查清“病灶”,实施靶向治疗。
基层减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反映。为基层减负就是为了让基层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基层是连接人民的桥梁,是通往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负担少了,为人民干活的时间精力就多了,带给人民的实惠也多了。基层减负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基层治理越有效,就越能让党和政府的温暖贴近民心,就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
(作者系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