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做好高素质文化人才培养工作

作者:邓可可 来源:2024年第18期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0日 04时03分12秒 编辑:陈家琦

未标题-1.png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高校肩负人才培养重任,要不断深化思想淬炼、综合改革和机制建设,培育底色牢、主色亮、本色显的高素质文化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智力保障。

深化思想淬炼,筑牢初心底色。一是做实理论研究“强引领”。集聚校内外智库研究力量,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在文化资源育人价值和理念研究、日常化和网络化传播研究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助力科技伦理治理。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强阵地”。高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顺应数智化趋势,壮大网络正面舆论,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以创造性、知识性、互动性的网络文化活动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三是夯实思政教育“强赋能”。要健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机制,聚焦思政课关键课程,以文化科技融合驱动探索多元育人载体,实现走心走实、共情共理、叫好叫座的思政教育。

深化综合改革,擦亮创新主色。一是推动育人方式改革,抓“活”载体。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以项目实践教学、人才联合培养、学科交融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等“组合拳”,构建文化人才跨学科嵌入式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抓“实”支撑。着力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提升教师“超学科”能力素养,加强交融学科领域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实施艺术家双聘制度,培养一批一流大师名家。三是推行数字教育变革,抓“牢”保障。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数字场景,精准识别学生在交叉学科学习中的需求难点,搭建文化资源数字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文化“双创”类项目创新实践机会,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深化机制建设,彰显时代本色。一是根植优势赛道谋求特色发展。要基于文化资源、目标定位、区域需求、发展阶段等差异,对标服务国家战略底线要求,合理布局、各展所长、借力发展,锻造“千校千面”的文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二是汇聚多方合力打造科创平台。在加快推进“三教”协同创新的引擎驱动下,汇聚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融入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新兴技术,实现文化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发展的精准对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三是坚持内外统筹强化教育开放。近日《黑神话:悟空》的爆红出圈,不仅填补了国产3A游戏空白,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要持续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互鉴,扩大教育国际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来华留学重点文化项目和精品文化工程,加快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文化人才,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图鉴”。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