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何处是潇湘

作者:杨金砖 来源:2024年第21期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5日 04时42分33秒 编辑:陈家琦

郭fub.png


潇湘,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理概念。仅检索“国学宝典”数据库的《集部》,“潇湘”一词出现频率就达3960次。词牌有《潇湘神》,琴曲有《潇湘水云》,杂剧有《潇湘夜雨》。甚至曹雪芹《红楼梦》的大观园里不仅有潇湘馆,而且还将女主人公林黛玉冠名为“潇湘妃子”,在这里,“潇湘”成了美的象征。然而,有关潇湘水名的演变、潇湘地望之所在以及潇湘地名的泛化,一段时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早的释义,潇湘指带有饰词的湘水

《山海经·中次十二经》云:“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水经注·湘水》云:“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者,水之清深也。”《湘中记》载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矢,五色鲜明,白砂如雪,赤岸若朝霞,是纳潇湘之名矣。”以上文献中的“潇湘”有两层意思:一是与尧之二女、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有关;二是最初的“潇湘”,并非指潇、湘二水,而是带有修饰词的“湘江”。“潇”为“湘”的饰词,意指湘水之清澄碧透,纯净无杂。此为“潇湘”的最早释义。

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对潇湘有过一大段考释。他在《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图所说明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一文中原注说:“‘潇湘’作为一个语词,在《山海经·中山经》中已见‘潇湘之渊’,《淮南子》中已见‘戈钓潇湘’;但这个‘潇’字是一个形容词,作深清解,不是一条水名,‘潇湘’犹言深清的湘水。潇字《说文》作‘潚’,‘深清也,从水,肃声’。”

由此可见,潇湘最初是指带有饰词的湘水,即清深碧透的湘水。


作为三湘之一,潇湘特指永州

湖南素称“三湘大地”。三湘之说甚多,而在诸多“三湘说”中最为官方和民间大众所认可的有两种解释:一曰“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名三湘。”这是《辞海》首采之说。二曰潇湘、蒸湘、沅湘。著名地理总志《读史方與纪要》卷第七十五“湘水”称:“自其合潇水而言之则曰潇湘,自其合烝(蒸)水而言之则曰烝(蒸)湘,自其下洞庭会沅水而言之则曰沅湘,实同一湘水也。”“三湘”从水,原为湘江不同河段的专属名称,自然衍化为该河段地域的地理名称,且各有其核心地区。如蒸湘即指衡阳地区,今天衡阳市还设有蒸湘区,沅湘则指沅水与湘水汇合后的洞庭湖地区,而潇湘所指是潇、湘二水流经的永州地区。

《清史稿》“志四十三”之永州府零陵:“湘水自东安合西南石头江入,至府治西北,东南潇水自道州合麻江水入,北与永水经袁家渡至城南,合愚溪及钴鉧潭来会,是为潇湘。”这里提到的自零陵东南方向流入的潇水,是一条古老而极美丽的河流。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驻军图》中称“深水”;西汉中叶以后称“营水”,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零陵郡,所辖营浦县即因古营水得名;东晋以来,潇水之名见称于世。它源出永州市蓝山县的九嶷山谷,北流到永州零陵区蘋岛处汇入湘江,全长354千米,流域面积1.21万平方千米,占到永州市域总面积的一半多,是湘江上游的主要支流。

谭其骧也曾考证:“唐柳宗元谪居永州,才在他的文章里称永州城下之水为潇水,称永州地区为‘潇湘’。”诚如谭先生所言,柳宗元诗文中的“潇湘”专指永州。如“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零陵春望》),“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酬娄秀才病中见寄》)等,其中“潇湘”皆明指“永州”。

唐末五代十国,马氏楚国在潇、湘合流处置潇湘镇,这是在国家层面将潇湘作为行政建置名称。南宋,永州古城即建有潇湘楼。王象之《與地纪胜》卷五十六永州“景物下”:“潇湘楼,在子城西,前揖江山之胜。”至明代,永州府七座城门中就有潇湘门,潇湘门外建有潇湘码头,城内有一条潇湘街,古潇湘镇上建有纪念娥皇、女英的潇湘二妃庙。明洪武《永州府志》卷四“关镇”篇曰:“潇湘镇:在州北十里潇湘会流之地。五代时郡人及数百家,皆镇所辖。宋朝悉以隶镇,改曰津。今重立镇于其地,名曰潇湘关。”历经岁月沧桑,而潇湘古镇犹存,并被列为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

其实,早在北宋,著作家陶岳在其《零陵总记》中就明确记载:“湘水,在永州北十里……与潇水合,二水皆清泚一色,高秋八月,虽丈余可以见底,自零陵合流谓之潇湘。故零陵亦有潇湘之称。”隋唐以来,零陵、永州一地二名。

可见,作为三湘之一,潇湘原指永州地区确切无疑。


文人学士笔下,潇湘泛指湖南

凡是人们所钟爱的地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泛化,这现象屡见不鲜。潇湘之泛指湖南,与湖南人文史上两个标志性事件有着极大关联。

其一,宋迪所绘“潇湘八景图”。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曰:“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以湖南全域胜景冠以“潇湘”之名,致使潇湘之名家喻户晓,名传海内外。

其二,两宋之际湖湘学派蔚然兴起。“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以致岳麓书院出现座不能容的壮观景象。对此,南宋末年祝穆在《方與胜览》卷23《潭州“事要”》载曰:“潇湘为洙泗”。这是对湖南地域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的高度赞誉。

至于以潇湘代指湖南的诗词,比较著名的有:晚唐郑谷的“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别友人》),这里的“潇湘”宽泛地指湖湘大地。北宋黄庭坚的“谁家栏槛烟云里,坐我潇湘水墨图”(《清心院双清轩》),其“潇湘水墨图”所指为湖南山水。南宋陆游曾数度入湘,晚年感叹只有领略湖南的山水之美,才能写出优秀的诗文,故有“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的佳句(《偶读旧稿有感》)。

以潇湘一隅之地而代指湖南全域,是历史地名“潇湘”不断泛化的结果。但上述潇湘意涵的扩大,多是文化和地理上的泛指。泛指不等同于实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