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赏析 |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作者:陈红旗 来源:2024年第21期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5日 05时06分28秒 编辑:陈家琦

赏析副本.png


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为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期节选刊登周恩来同志《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的第一部分,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新的起点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续写新的辉煌。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全方位制定实施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迅速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团结进步良好局面。周恩来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既参与制定了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又亲自组织和指导民族政策的贯彻实施,为中国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大联合、大团结,走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7年8月4日,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召开的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周恩来同志发表长篇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了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澄清了当时民族工作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在这个讲话的第一部分,周恩来同志针对当时比较突出的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倾向,着重强调了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问题。

周恩来同志首先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这两种民族主义。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部分干部对党的民族政策还有一些错误认识,再加上历史上统治阶级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的隔阂,局部地区仍存在影响民族团结的现象,对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周恩来同志旗帜鲜明指出,“我们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就是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在中国主要是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特别要注意反对大汉族主义。这两种民族主义都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表现。”这两种民族主义“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不利于我们民族间的团结,而且会造成我们各民族间的对立,甚至于分裂”。在明晰两种民族主义对于民族团结的危害之后,周恩来同志明确指出,除了极少数人的问题以外,两者的性质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应当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来解决,就是运用毛主席提出的公式,从民族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我们各民族间进一步的团结”。

周恩来同志所说的“新的基础”,指的正是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我们各民族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周恩来同志指出,我们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共同目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祖国大家庭,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哪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是我们五十多个民族所共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所共有”“我们各民族必须在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新的基础上来达到新的团结”。在革命战争年代,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全民族解放的斗争,把我国各民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繁荣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周恩来同志的这段论述深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既是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也是我们五十多个民族共同的目标和方向。

为什么要加强民族团结,周恩来同志从内外两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外部环境看,“解放以来,我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不受欺侮了”,但是帝国主义还不死心,“它一有机会还要用各种办法来捣乱”。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把社会主义祖国真正建设强大了才有保证,“不如此,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站起来以后,还会栽跟头,还会是一个落后的、贫困的、受欺侮的国家”。从内部情况看,要摆脱这种贫困落后的状态,要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不能单靠汉族。虽然汉族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发展,“但是可开垦的土地已经不多,地下资源也不如兄弟民族地区丰富”。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兄弟民族地区的资源还没有开发,劳动力少,技术不够,没有各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帮助,也不可能单独发展”。国家要搞现代化建设,要建设一些大规模的工业项目,就需要各个民族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而且在这个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有了积极的目标,消极的因素才会被积极的因素所代替”“把由于各民族之间的偏见所产生的偏向,逐步地减少下去”。

在讲话的二、三、四部分,周恩来同志又从加强民族团结这个基本点出发,深入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繁荣和社会改革、民族自治权利和民族化等问题,为进一步统一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认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推进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也大大丰富了我们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在党的正确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指导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的高度共识,团结一心开创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原创性论断,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深刻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要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系统深刻地回答了关于我国民族团结的一系列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成为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创新性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也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续写新的辉煌。”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心任务,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强思想引领,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要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夯实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和物质基础;要始终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和国家基础性事业的理念不动摇,不断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何处是潇湘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