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红色金家堤 火红振兴路

作者:王向丞 吴 金 陈艺婷 来源:2024年第24期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9日 11时49分05秒 编辑:胡雅南

火红金家堤.jpg


洞庭南滨、资水尾闾,一个红色村庄见证百年传奇。

1924年,在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金家堤村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中共金家堤支部。从此,三湘大地点燃了农村党建的星星之火。

百年之后,再看金家堤村,平坦的柏油路纵贯全村,高标准农田像棋盘镶嵌,修葺一新的中共金家堤党支部陈列馆游人如织……传承红色精神,激发党建活力,壮大绿色产业,这个红色村庄已走上火红的振兴路。

2424T38A.jpg


“红色火种”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充分挖掘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将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金家堤作为中共湖南第一个农村支部诞生地,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村里有一幢全木排栅带楹柱、青瓦白壁的清代风格建筑,百年前的一个夏夜,红色火种在这里点燃。

1923年11月,经党组织批准,上海西区党小组组长欧阳笛渔以中共湘区区委特派员的身份从上海回到家乡益阳金家堤村从事党、团创建工作。1924年春,欧阳笛渔的堂侄,新民学会会员欧阳泽因病从法国回乡休养,也一起加入到当地党建工作中。

1924年6月15日的深夜,欧阳泽的卧室灯火通明,在几位青年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中,中共益阳县兰溪金家堤支部成立,这也是湖南农村成立最早的党支部。

1925年夏,毛泽东到益阳考察农民运动工作,专程到金家堤党支部进行实地考察并看望病中的同窗挚友欧阳泽,盛赞金家堤党支部的建立“开了一个好头”。

金家堤支部的成立,是湖南党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当地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品牌。

早在2004年,赫山区委、区政府就在金家堤支部旧址南面1.5公里处建起了金家堤支部纪念园。讲解员谢曙冲,一位益阳伢子,他见证了近年来纪念园的发展变化,对馆内的展览陈列非常熟悉。特别让他激动的是,今年6月15日,在中共金家堤支部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中共金家堤支部陈列馆新馆揭牌开放。

新馆在原址原貌修缮旧居建筑的同时,重新布置了展陈,不仅可全景式介绍欧阳笛渔、欧阳泽等革命先烈及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还可以重温青年毛泽东农村革命调研之路。这个陈列馆如今已是益阳市重要的党史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成为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名片。

如今的金家堤村,红色印迹处处可见。已保护修复的毛泽东游泳纪念池,绿树成荫、水波荡漾,见证着伟人的青春风采;全面修复的欧阳笛渔、欧阳泽故居,白墙灰瓦、树影摇曳,无声地讲述着两位先辈的革命事迹;从入村主干道旁的党史知识宣传栏,到村内处处可见的文化墙和文化标语,红色文化与民风民情相融合,让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

“红绿融合”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金家堤村积极做好“红绿融合”的文章,充分挖掘文旅内涵,促成了“农业+文化+旅游”的产业联动。

当前的金家堤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有效融入了八字哨镇“一馆一湖一线”红色旅游规划,形成了“金家堤三湘党建第一村(赫山区党史馆)——金家堤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苦竹湖生态园”的“金三角”乡村旅游线路。2023年,村上接待游客1.5万人次。

金家堤村在挖掘红色资源、做强红色旅游的同时,进一步培育壮大绿色农业产业。豆角种植一直是金家堤村的传统产业。然而仅靠种植豆角蔬菜很难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力,加上大多数时令蔬菜不易保存,如果不及时采摘很快就会烂在地里。

卜豆壳生态农庄负责人卜浩林对此深有感触,他2011年开始回乡创业,流转土地种植蔬菜,7年共投资超过1000万元,基本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18年,外出山东等地学习产业发展经验后,他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上半年以种植豆角和辣椒为主,下半年主要种吊瓜,并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做成“卜豆角”“卜辣椒”“坛子菜”等,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成倍增长。

说起产品销路,卜浩林告诉记者,“根本不用担心,主要是产品质量过硬,目前光企业的订单就够忙活的了”。此外,农庄还承接些企业团建和田园采摘体验等活动,“小朋友到我们这里摘吊瓜,既体验采摘乐趣,又丰富田园知识,很受欢迎。”

蔬菜满园,果树满院,鸡鸭圈养在房前屋后。离卜豆壳生态农庄不远,就是村民夏大姐的家。她一边招呼大家入座,一边随手采摘黄瓜、桃子给大家品尝。一走进这个农家小院,就能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

夏大姐介绍,她的这些菜种、果苗、鸡苗和用的有机肥都是卜豆壳生态农庄免费提供的,他们不仅提供技术还负责回购。据了解,目前全村共有220多亩作物由农庄免费帮助种植,每户收入平均能达到4000-5000元。

“发展庭院经济,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也能丰富他们的生活方式,让大家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驻村第一书记盛英才说。

2424T38B.jpg

“红色引擎”注入基层治理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

走进金家堤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墙上一幅“八字哨镇金家堤村联系服务群众管理结构图”占据整个墙面,十分引人注目。

“这是我们乡村治理的一大创新,为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我们采取‘联户党员一网格员一网格长一总网格长’四级管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6个大网格,92名代表直接联系服务1230户。”驻村第一书记盛英才向记者介绍道。

作为百年红色村,村“两委”在乡村振兴中特别重视党建引领,“红色村就要有红色村的样子,许多别的地方办不成的事,在我们村里就要办成。”

“宁移十座庙,不动一座坟”,过去这种传统观念在金家堤村一些村民中也根深蒂固。“现在金家堤公墓墓穴有420个,未来可以达到1200个。土葬改火葬,在我们这基本不用做工作,都是村民主动来村委会办理相关手续。”村党总支副书记刘亮清告诉记者。

谈起如何巧解迁坟和殡葬改革这两大难题,刘亮清颇为自豪地说,“主要还是群众基础好,我们村里的村民觉悟都很高,许多工作一做就通”。同时他也表示,村“两委”特别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干部、联户代表为突破口,引导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发生改变。

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老百姓在发展产业时感受到党组织的坚强后盾作用,从而无后顾之忧,是金家堤村推进产业振兴的有效经验。

村上“90后”种粮大户赵建乐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一场变故导致负债53万元。村里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帮助他联系小额信贷、流转土地种植水稻。2024年,赵建乐的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了500亩,他创新采用植保无人机技术,提供农业机械综合服务,如今服务面积已达4万余亩,带动周边农户创造经济收益达200余万元。其经营的“牧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牧笛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区级示范合作社等表彰。

谈及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他感叹确实不容易,除了自己的艰辛付出,他说更应该感谢的是党组织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


同题问答:

采访对象:盛英才(赫山区金家堤村驻村第一书记)

记者:您在村里工作期间最想感谢谁?

盛英才:最想感谢村“两委”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全体村民的信任与理解。

记者:您最近碰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盛英才: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产业支撑有短板。一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二是村产业结构单一,结合红色文化带动农文旅体的融合发展助推村内经济发展还不够;三是吸引企业落户的项目还不够。

记者:您在村里工作以来最满意的事是什么?

盛英才:随着金家堤文化广场的建成,经常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您最近的一次通话是打给谁?

盛英才:打给建档立卡脱贫户蒋雪飞,帮助其大女儿蒋甜办理残疾证。

记者:您最想为谁办一件事、办什么样的事?

盛英才:引进一家文旅运营公司,助力村上农文旅体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红色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百年前,欧阳笛渔、欧阳泽等早期共产党员回到家乡,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播下“红色火种”。如今,这份红色基因早已深入村民的基因血脉,激励着金家堤人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而拼搏奋斗。

头雁引领才能实现群雁齐飞。金家堤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正是有卜浩林、赵建乐这些致富带头人为了事业敢打敢拼、百折不挠闯出致富路,同时他们又积极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带动村里人一起致富,激发了全村共促乡村振兴的动力。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驱动器”。金家堤村党支部传承红色血脉,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正是因为有刘亮清、盛英才这些基层干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帮助村民群众解决发展困难、突破发展瓶颈,建强了基层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